初为人父
作者:易恭美
我读小学先是在一座叫“文氏宗祠”的祠堂里,后来搬到由养猪场改成的校舍里。
小升初,自我感觉考试成绩很好,不知道为什么,稀里糊涂上了隆回第七中学。初中毕业升高中,“文化大革命”开始,一纸“面向农村”的毕业“分配书”,把我推回了生我养我的高田村。
当年在村里,我还算小有文化,常被队长安排做些文差事。在小队当过记工员、会计;在大队当过碾米房管理员;当过赤脚医生;当过民办教师。先是当管理员兼做民办教师,后来当赤脚医生兼做民办教师。到了年,才成为专职民办教师,一干就是十年。
当年自行车在小村很稀罕,隔壁堂哥在离家十里的农机厂上班,他有一辆自行车。我好生羡慕,心想自己要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可是家里没钱买,我暗下决心,千方百计挣钱攒钱。
那年月没有身份证,公家办事盖公章,个人办事盖私章。瞄准这个生财之道,无师自通,我帮人刻私章。刻一枚私章才一角五分钱。买一辆自行车要一百七八十元钱,到什么时候才能凑齐啊。
渴望拥有自行车的愿望太强烈了,我就想,整车买不起,那就学燕子衔泥筑巢。于是求堂哥帮忙,在农机厂弄来了旧自行车框架,旧笼头、旧轮圈,旧踏板,又到修车铺子买了一些必要的配件,花了几个月时间,总算把自行车装个八九不离十了。就着我家隔壁有个铁匠铺,和铁匠师傅一起联手做了个铁架子,装在车坐儿后边。大功告成。自行车装配成功了?试着骑了几圈子,还不错。自此以后,每天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在国道上溜几圈,炫耀一番。
我那时正在隆回七中读着“教学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高中,早上、下午在生产队劳动,上午去十里外的学校上学。有了自行车,我想,这回上学不用步行,可以轻松一下了。然而刚骑了一回,父亲就不准我骑车上学了。说读书的人还骑自行车,像个什么样子,也不怕影响自己的前途。那时候农村自行车很少,父亲担心影响不好。
年,父母催我结婚。家里没家具,甚至没有床。按当时风俗,家具应该由女方做好,随新媳妇一起抬进门的。家里富裕一点的,衣柜、厨柜、谷柜、书桌等日常用具都有,五抬六抬,抑或七抬八抬,好不热闹,令人羡慕。然妻子家比我家还穷,家具做不起。
怎么办呢?看着翻修房子剩下的几根木料,我萌发了自己做家具的念头。我自认为脑子好使,做木匠活不是什么难事。于是,没学过木工手艺,看都没看过木匠打家具,就开始做起了家具来。先做床,名义上是做床,实质上是改造旧床。做床需要两块两米长,较厚较宽的木板,难以找到,父母就把他们睡了几十年的床给了我,任由我翻新改造。
做木工需要较多的工具,我千方百计弄一把斧头,一只长刨子。舅舅是个铁匠,听说我要木工工具,很快给我打了几把大小不一的凿子送来。锯子一类较简单的工具都是自己闭门造车,凭想象、估计的尺寸大岳母(约摸)做的,买根大小不一的锯条绷上就可以了。但有些特殊的工具,象圆凿、线刨之类,就只得去村里木匠家借了。
先改造木床。我把原只有一米二宽的老床拆开,把两块宽床板刨去一层皮,变成半新的,改成一米五宽的床。在床帮上做个便于挂蚊帐的方形架子,架子前面做点有一定创意的装饰。我的创意是一边一个带光芒的太阳,圆太阳中凸起一个五角星。做成之后,父母亲连说好,说比解放前地主家的床还气派,还好看。
衣柜怎么做,心中没底。那时,一般人家没有衣柜,只有当裁缝的堂哥家有。我就去看了一下,又怕人笑话,不便说明,只看了一下外部结构。回家按照记忆中的样子做。抓住劳动和教书之余的点滴空余时间,利用家中仅有的废旧木材,夜以继日,呕心沥血,一根一根地锯,一块一块地刨。衣柜做成了,方正,大气,样子还不错。油漆也自己弄,不会用桐油熬制土漆,就在商店里买来清漆,自己慢慢一遍又一遍地刷。衣柜门上还特意画了两幅花鸟画,我画画的水平不是很高,也从没学过,但照葫芦画瓢,还是不错的。完工后,衣柜油光发亮,美丽诱人。只可惜柜子背后的木板,使用的是废弃的厚仓板,使得衣柜很重,搬动起来很不方便。更让人懊恼的是,当时没看衣柜里面的结构,漏做两根藏在里面的拉方。不到两年,衣柜就差点散了架,只得再在里面钉上两根木条拉着。
接着,就是做书桌。书桌最难做的是桌面,它是用四块高密度的厚木板,斜角拼成长方形方框,再在里面镶嵌上薄木板,叫做“印心”。做印心要求高,木板每条缝隙都凸凹镶嵌结构,难度大,又是桌面,有一点缝隙拼接不严就不好看。当时,我拿一块厚木板去求两位木匠帮忙锯开,他们一听说我要做书桌印心,大为吃惊,用很怀疑的口气说,你做得起吗?后来,我还真的做成了,比手艺高强的木匠师傅做的,差不了多少。
我又做了厨柜、谷柜等家具。姐姐来我家,看到我精心打磨的家具,十分喜爱,就把橱柜、谷柜和书桌要去了。
年,教了几年民办后,我们附近的四个生产大队办起了高田联校,我到了联校教书,才开始做专职的民办教师。待遇很低,只有国家一点少得可怜的补助,其余是回生产小队按同等劳力记工分,再参加小队的年终决算。那年头,一个工分才值两毛钱,到年终,即使是劳力多的家庭也拿不了多少钱,那些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往往就是欠钱户。我那时家庭负担很重,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年幼的三个孩子需要抚育,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很窘迫。于是,我开始做发财梦。
我的字写得比较好,这在家乡十里八村是小有名气的。有一天,合同大队的邓明才找到我,说要我跟他们合作,刻写印刷一本《望星楼通书》。还说这本书在贵州省很好卖,是很赚钱的,赚的钱我们平均分。我刚好正处在缺钱的时候,也想赚点钱,就满口答应了。
所谓的《望星楼通书》,是本便于从事迷信活动,选择日子的历书,是由略懂天文地理的人编写的。我们村西头有个肖光辉,人称“地仙”,听说他每天晚上都观察天象,并做记录分析,所以能预测天气。因此,我们要出的书就是由他编写,再交给我刻写印刷出来。
这种书季节性很强,一年一用,每年的内容都是不同的。一般都是在春节前买下,便于来年使用。如果卖不出去,到下年就作废了。所以,我刻写的时间很紧,肖光辉把书稿给我已是农历十月底,要求我一个月内刻写印刷出来。
我的主要工作是教书,只能在业余时间做这件事,总不能不务正业吧!
于是,在那个数九寒冬里,在高田联校教学楼二楼一间小小的宿舍里,我就着用报纸围着的灯光,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刻写着。金钱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什么寒冷,什么疲劳,什么烦恼不快,一切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每天晚上都刻写到夜很深很深了才罢手。
一页一页刻好后,再拿回家印刷。做这样的事是不便公开的,就只能在我家楼上暗暗进行。我去高田中学找熟人要来一架废弃的手工油印机,买来油墨,自己一页页地翻,一页页地印。印好后,由邓明才来拿去装钉。
话说到此,你一定问我赚了多少钱。说来很惭愧,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印刷质量太差,看不清楚,卖不出去。当时我也觉得印得不太好,经验不足。特别是印刷油墨总是弄不好,浓了印不出字,稀了浸得满纸都是无法辨识的黑疙瘩,怎么也弄不到恰到好处。
成家立业,百能百巧百受穷。初为人父,过日子就像刻字印刷,尽管有一笔好字,一笔一划把字刻得中规中矩,要是没经验把油墨调制得不稀不稠恰到好处,人生的答卷难免一塌糊涂,真诚付出,未必就有收获。好在我的父母妻儿放心大胆,毫不吝惜给我试错的机会,全家人有耐心等待我慢慢成长,慢慢成熟,有信心期待我交出满意的人生答卷。
编辑整理:李建达
本文编辑:张利君
值班律师:王粱
作者简介:易恭美,湖南邵阳人,现居湖北咸宁,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爱好文学,出版有诗集散文集等。
按照惯例啰嗦几句: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