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墨子在学馆上了四堂课。
第一课,兼爱非攻
第二课,节用节葬
第三课,非命非乐
第四课,尚贤尚同
墨子讲课的详情,不再细述。
墨子最后说:
“同学们,我们现在有两个基地,两个学馆,以后,我们还要在各国,建立更多的基地,建立更多的学堂学馆,使同意和拥护我们主张的人遍布整个天下。
同学们,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讲学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孤苦幼童幼有所依。
有力者助人,有财者分人,有学问者教育人。
有财者分人,很多人做不到,而没想到,当你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把自巳的财产分给你,我们现在正在这样做。
在我们学堂和学馆上学的人,大部分都是穷人,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怎么办?
而他们又是需要教育之人,经过教育,都会成为既劳心,又劳力的有用人才,都会成为有学问的劳动者。
不然就会成为那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被人治的压制对象,永远不能翻身,几百年来,不就是这样么?
我们广大的劳力者,还要被继续残酷的压制吗?”
“不能!”
“不能!”
“所以来这里上学的人,一律免费,在这里住宿,吃饭,一律免费,这些钱哪里来?天上会掉下来吗?不会!
这些钱都是那些工匠们通过辛勤劳动挣下来,分给我们的,所谓有财者分人,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有感恩之心。
墨子为了减轻工匠们的负担,我们就在学馆里增加了学农,学工两门功课。
我们建立了农庄,在那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养牛养羊,自巳种地,打下粮食大家吃,减轻农民负担,通过种地学会农业技艺,走到哪里都饿不着。
我们建立了很多作坊,码头,在那里可以学工,可以学会木匠铁匠手艺,可以学会造船用船,将来无论走到哪里,还会发愁如何生活吗?
我在小时候,就是一个小木匠,走到哪里干到哪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我也是一个劳力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严厉管制,所以,我们要组织起来,建立作坊,建立学馆,以便培养更多的有学问的劳力者,自已管理自已,自已养活自已,自力更生,发奋图强!
有能者举之,无能者下之。
我们要把有能力,德才兼备的人,推举上来,管理我们的事业,不管他是农民,还是工匠,不论身份,都可以担任各级管理者。
所以,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大家都一样,人人平等,再也不要再分尊卑贵贱了。
墨子思想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劳者得食,不劳者不得食,我们为什么要去养活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养活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崇拜那些看不起劳力者,一生都不愿参加劳动的人呢?
我们和儒家的最大区別,就是,儒家站在尊者贵者富者那边,为他们摇旗呐喊,宣传周朝的礼仪制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被人治。
而我们站在卑者贱者穷者这边,站在广大百姓这边,宣传我们的主张,与儒家针锋相对,反对周礼周仪,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把儒家鼓吹的一切弊端,全部清理干净。
让他们摇唇鼓舌吧,他们放多少毒,我们就消多少毒,通过消毒,增强我们的体质,提高我们的认识,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这样不更好吗?
有人说,儒家讲忠孝仁义,我们也讲忠孝仁义,这么说儒家和我们岂非一样吗?这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企图混淆视听,把我们说得和儒家一样。
这个问题需说清楚。
我们使用的语言文字,是祖先们创造,积累传承下来,这是我们的共同财富,比如吃饭睡觉,不管穷人富人都说吃饭睡觉,如果不这样说,就听不懂了,又比如说太阳月亮,不管是好人坏人,都说太阳是太阳,月亮是月亮,语言文字是共通的,是大家共用的工具,不分尊卑贵贱,人人可用,忠孝仁义也一样,每人可讲,但内容却大不一样。
学馆孔子曰:克巳复礼为仁,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孔丘认为,什么是仁?努力恢复周礼才是仁,仁者怎么爱人?要分清尊卑贵贱,亲疏远近。作为仁者,只能去爱尊贵之人,亲近之人,不能去爱卑贱之人,疏远之人。
只有厚葬久丧才是忠孝仁义,不厚葬不久丧,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我们讲的忠孝仁义,包含在兼爱利民之中,人人都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惠互利,互相支援,包括父慈子孝,兄弟相睦,人人都有兼爱之心,还会出现父不慈,子不孝的人吗?
我们提倡的薄葬短丧,才是真正的忠孝仁义,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既照顾到死去的人,也照顾到活着的人,既不浪费钱财,耽误生产,又寄托了我们对亲人的哀思,这样不是很好吗?
难道他们厚葬伪哀,找人哭丧,假仁假义,就是忠孝仁义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