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资源 >> 正文 >> 正文

林稹冷泉亭,参照红尘,看破人生,自有

来源:劳力 时间:2023/5/3

古代文人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水,赏亭则诗题于享。登山远眺,登楼揽胜,从来都不是一种劳力劳心、无思无想的活动,相反,文人墨客常常驰骋神思,连类作比,托物起兴,别有寓托。

读宋代诗人林稹的小诗《冷泉亭》,我们就会深有感触,诗人不去描绘幽静纯美的风景,不去抒发归隐山林的情怀,而是参照红尘,看破人生,自有一番警醒世人的发现。诗歌是这样写的:一弘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冷泉亭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寺飞来峰下,亭前有冷泉,故名。据《武林旧事》卷五所载,“冷泉亭”二字是白居易所书,“享”字是苏轼续书。亭名由来,关涉大师,风神气韵,苍古卓然。

飞来峰下,绿树丛中,花草岸边,一泓清泉潺潺流淌,一溪幽静干年不变。水至清则粒粒沙石清晰可辨,水至明则波光粼粼闪闪发亮,水至灵则叮咚作响喂喂成韵。诗人至此,文思泉涌,诗兴大发,冷泉之水清兮可以灌吾足,冷泉之水纯兮可以净吾心,冷泉之水活兮可以涤吾性。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冷泉清幽绝俗,阴凉可人;猎猎寒冬,风雪弥漫,天地冰凉,冷泉热气腾腾,温情脉脉。是冷是暖,是静是动,自来自去,无牵无挂。诗人心知肚明,情有独钟。“沁诗脾”,即沁人心脾、诗意盈怀之意,落一“沁”字,足见冷泉清凉润肤、幽静养心。

不说“诗心”而言“诗脾”,新颖脱俗,绝妙天成。诗情泛滥,汹涌心间,源自清泉,源自幽趣。非“诗脾”,不足以传达身心沉浸、诗绪奔涌之情怀。用“泓”而不用“道”,泓者,深幽清亮,玲珑剔透也,流水一泓,亮眼明心,清神爽气。用“道”这个量词则平易至极,毫无诗意和生趣。

对于这脉藏在深山、幽深绝美的山泉,诗人欢心喜悦,由来已久,说“冷暖年来只自知”,有两点值得特别品味,一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