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国的科举制度曾领先西方2千年

来源:劳力 时间:2023/5/14
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76913.html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了多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始于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即年,共经历了年。而西方文官制度起源于年6月4日,英国正式颁布了确立公开竞争考试的枢密令,这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由此算下来,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曾经领先西方近年。

从本质上讲,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而逐步形成、日趋完善的选才方式。它对中国乃至东亚和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等,都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

中国科举制度如何领先西方年?

一、科举制度的优点

1、采取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录取官员,取代了以前的世袭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科举制度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它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达到了从民间选拔人才的目的。封建社会的文官选拔采用世袭制,官员死后由自己的直系亲属继承其官职,世袭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血缘制容易引起垄断,而且还导致有能力的人没有做官的机会。

科举制度开创了一条底层精英向上层社会流动的道路,给下层的民间人才提供向上晋升的机会,它打破了阶层的桎梏。与世袭制的人才选拔相比,科举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官员选拔制度,它使人民有了向上奋斗的阶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西方在其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一直采用分封制,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中央没有能力控制地方,只能采用分封地方贵族的方式来委任各地官员。

相比之下,中国早在隋朝就建立起了科举制度,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理念,以及由科举制度形成的“官吏分开”的制度,实际上就是西方所有的“民选官”和“任命官”的雏形。

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西方的政治制度要远远落后于中国。而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对世界政治制度最大,最富有智慧的贡献。隋唐朝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上的鼎盛时期,就是因为朝廷通过科举制,把当时有才能的人都集中到了中央,人尽其才,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与发展。

历史上,欧洲始终难以形成为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与其长期实行贵族世袭制有着很大关系,当一个国家永远实行贵族世袭制的时候,平民百姓根本看不到希望,没有任何向上的阶梯,人民就很难对这个国家产生认同感。

罗马帝国最终崩溃的原因,就在于它仅留下了一个向上的通道,即军功,谁能打仗谁就能够成为统治者,但这样的结果导致许多君主都成了独裁者。

中国这一庞大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经历几千年,延续至今,始终没有分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科举制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向上的阶梯,通过个人努力奋斗,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也正是有了科举制度才能使国家具有凝聚力,将广大的知识分子凝聚在一起,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2、科举制开创了文官选拔制度的先河,对于世界各国选拔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隋唐盛世时期出现的文化交流,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纷纷效法我国的科举制度,后来经过西方传教士,将这一制度传入欧洲,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国家普遍吸取了中国科举制度的优点。

3、科举制度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隋朝科举制推出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取决于推荐人或者中正官的主观判断,最终形成了世家大族对于朝廷官职的垄断,平民百姓报国无门。科举制产生后,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条上升通道,被士族垄断的高官要职逐渐被底层的读书人所取代。

这就使得真正有才华的人有了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平民百姓只要努力读书,有才华,凭借自己的能力而非门第,一样可以获得高层官吏的地位。总之,科举制度使尖锐的社会矛盾得以缓解,让普通百姓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科举制度推动了传统文化发展,造就了自古以来无论贫富皆重视教育的重学之风,培养了国人读书学习的习惯,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出了贡献。

二、科举制度的弊端

1、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

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必须熟读《四书》《五经》,策论和诗赋,读书人所学内容均以考试为目的。八股文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试内容为有利于国家统治的思想,逐渐失去进取心和自己的独立意识。

2、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官本位思想相结合,扭曲了文人的价值观

科举制度把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思想,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将读书人培养成为他们所需要的忠实于朝廷、忠实于皇帝的奴仆,从而失去了人才选拔的意义。

3、科举制度阻碍了科技和文艺的发展

知识分子将精力全部放在科举考试上,在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下,严重脱离实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同时导致中国文人对其他自然科学知识不感兴趣,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这也是中国自然科学自近代以来大幅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历史上中国的科举制度曾经领先西方国家近年,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对世界政治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然而,辩证地看问题,科举制度虽然造就了中国古代的辉煌,但是它也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科举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对待,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这样才能使得中华文明不断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