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劳心者治人一心陶行知阐述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意思是劳力和劳心,都需要亲力亲为。只有经过了劳动的付出,才能明白劳动的可贵。
劳力劳心者治人一心:
劳心指脑力劳动,劳力指体力劳动。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劳动不仅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分水岭。更是人类提升自我的基本方式,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孟子·滕文公上》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关于劳心与劳力,陶行知先生在本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二者不可分开而谈,须得“在劳力上劳心”。昨天我讲《教学做合一》的时候,曾经提及“做”是学之中心,可见做之重要。那么我们必须明白“做”是什么,才能明白教学做合一。盲行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现代著名教育家,黄山市歙县人。年,创办了闻名中外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一晓庄师范,并提出了“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深入民间、为民众生活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年7月,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主张“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他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宋庆龄为陶行知纪念馆题辞称之为“万世师表”。
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是劳心的人;一种是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心兼劳力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
二元论的哲学把劳力的和劳心的人分成两个阶级:劳心的专门在心上做工夫,劳力的专门在苦力上讨生活;劳力的人只管闷起头来干,劳心的人只管闭起眼睛来想;劳力的人便成了无所用心,受人制裁;劳心的人便成了高等游民,愚弄无知:以致弄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
不但如此,劳力而不劳心,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与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了。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真的一元论。在这里我们应当连带讨论那似是而非的伪一元论
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使能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的道理。这种人能以人力胜天工。世界上一切发明都是从他那里来的。他能改造世界,叫世界变色。
我们中国所讲的科学原理,古时有“致知在格物”一语,朱子用“在即物而穷其理”来解释,似乎是没有毛病的了。但是王阳明跟着朱子的话进行便走入歧途。他叫钱友同格竹,格了三天,病了。
他老先生便告奋勇,亲自出马去格竹——即竹而穷竹理,格了七天,格不出什么道理来,也就病了。他不怪他自己格得不对,反而说天下之物本无可格,所能格的,只有自己的身心。他于是从格物跳到格心,中国的科学兴趣的嫩芽便因此枯萎了。假使他老先生起初不是迷信朱子的呆板的即物穷理,而是运用心思指挥力量以求物之变化,那便不致于堕入迷途。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便可无阶级。征服天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是立在同一的哲学基础上的。这个哲学的基础便是“在劳力上劳心”。
我们必须把人间的劳心者、劳力者、劳心兼劳力者一齐化为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然后万物之真理都可一一探获,人间之阶级都可一一化除,而我们理想之极乐世界乃有实现之可能。这个担子是要教师挑的。惟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惟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