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市场 >> 正文 >> 正文

一门四士忠义魂,最小者仅六岁

来源:劳力 时间:2022/10/2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5333207.html

一九八六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资中县走马场易啟湘的妻子王书琴逝世了。灵堂刚刚搭好,飞来大小两只蝴蝶,小的泥土色,大的浅绿色,一左一右停在遗像下边的帷帘上,一动也不动。帷帘晃动时,蝴蝶停靠不稳,掉下去以后又飞回原位,在追悼会的六天时间里,天天如此。人们见状无不称奇。

易啟湘呆望着两只蝴蝶,喃喃自语道:“是我大儿和二儿敬孝来了!”

知道内情的,便讲起了易啟湘、王书琴夫妇俩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故事来。

易啟湘14岁时娶王书琴进门,第二年书琴就为易家生下 个儿子,为表达全家对长子今后有德有才的希望,取名“佑德”。

佑德5岁多,就吵闹着要到当过私塾老师的罗姑爷那里去读书,家人非常高兴地送他去上学。

佑德天天按时上学、回家,回到家里,就和父母讲当天学到的内容。可是有一次,直到第二天傍晚,佑德都还没回来。家人四处寻找,结果在后山大沙凼里,发现了佑德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佑德一双小手还死死地紧捏着书包。

原来,在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佑德看见好吃懒做的何癞子在偷人家地里的姜,就吼叫起来:“不准偷,我要告你!”

何癞子央求说,只要不去告发他,他就带佑德去河边上搬螃蟹,还有糖吃。可佑德坚持要告发。何癞子恼羞成怒,将佑德掐晕,然后背到后山扔进了大沙凼。

书琴抱着佑德痛哭不止。前两天放学回来,佑德在母亲前背诵《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书琴问是佑德是什么意思,小佑德拉着娘的手说:“不就是娘讲的要将惜身体,不拿、不偷人家的东西吗?”

众人劝道:“佑德小小年纪就能坚持正义,不受诱惑,以身取义。他是你们的骄傲,是村里孩子们的榜样,我们都为他自豪。”

听完啟湘大儿子的故事,大家眼泪汪汪。有人说:“唉,还是个小孩子就懂得舍身取义舍。那只灰色的小蝴蝶应该是佑德的英灵吧?”接着又有人说:“那只浅绿色蝴蝶,想来就是啟湘和书琴的二儿子佑芳了,听说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书琴现在躺的棺木,就是用他儿子的抚恤金打制的。”

时间倒回到年。

一九五O年十月,朝鲜的战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唇亡齿寒,决不能坐视兄弟般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任人欺负,新中国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佑芳和村里的几个青年小伙子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掀开“热被窝”,报名参军,奔赴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场。

全国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结婚才一年多点的佑芳要报名参军的消息传到易啟湘耳朵里,他一下子就“漏了劲”,嘴巴头的叶子烟一杆接着一杆。他想起了至今下落不明的老三:

那是一九四一年冬,国共联合抗日已熬战四年之久,易啟湘的三哥易啟森在国军重庆巫山电台任台长,来信说:“战势日趋艰难,部队(电台)急需招收一批年轻的话务兵。”原来,啟森看中了启湘聪慧灵巧的老三佑能,来信征求意见。

接到信,啟湘夫妇思绪万千,斗争激烈:因为在国军某部任团长的堂侄佑周,在上海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时头部中弹牺牲,部下将其就地掩埋,继续与日寇进行激烈的战斗。激战之中,佑周的坟地连同尸骨被日机炸成了粉末。夫妇二人思绪万千,心想:“鬼子不赶走,何来太平日?”最终同意老三去当“娃娃兵”。

临走那天,啟湘依依不舍,老三毕竟还是一个奶里奶气的高小娃。他深情而严厉地对儿子说:“你此去是上征程,莫把三伯当“阶梯”,他是你的首长,是你的指挥官!”

佑能在部队表现不错,啟森见佑能是可造之材,又推荐他进了航校。但就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啟森为国殉职,从此,启湘再也没得到过三儿佑能的音讯。现在,老二却又要奔赴战场,这叫啟湘如何接受得了?

啟湘想了很多很多,想起了千年家谱上记载的易雄先公尽忠报国,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的大无畏精神;想起了千百年来劳苦大众受压迫、受剥削,好不容易盼到了解放,新中国刚刚成立,好日子才开头,眼下国家就遭受美帝的侵略。国难当头,好儿郎不上前线,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八日这天,啟湘颤抖着双手给二儿子佑芳佩戴上大红花,书琴和佑芳的媳妇群华,婆媳俩站在高坡上,目送欢着送队参军的队伍远去,随着喧天的锣鼓,泪水在脸颊上决堤般涌出……

群众热烈欢送参加 青年奔赴前线

此时的朝鲜战场上,战势已十分激烈,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五次反攻,都被英勇的中国人民自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击败。可他们仗着空中优势,轰炸机四处烂炸,繁华的新义州早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佑芳所在的补训九师四十五团八纵队,军训刚刚一个月,就接到上级命令,赶赴朝鲜完成抢修飞机场的任务。

佑芳踏上征程以后,啟湘无时无刻不是忧心忡忡。在山坡上做活路时,看见天上飞机飞过,总要放下锄头,望着飞机远去,心里猜测:是不是我老三开飞机回来了啊?逢场天,农活再忙,也要抽空到街上茶馆头去坐一坐,看能不能打听到前方的战况消息。

易佑芳从朝鲜战场上寄回的家信残片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啟湘收到了佑芳在朝鲜寄回来的 封家书,信中写道:“……抢修飞机场的任务只用了45天时间就完成了,长了中朝人民的志气。我们是爱和平的,机场上停放的三十多架飞机全是战斗机,一架轰炸机也没有。我被补充到了炮兵六O二团二连,每天都是战斗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中……”

佑芳在前线浴血奋战,家人在后方奋力拼搏:为了支援前线,啟湘把家里所有的空闲的铁器、铜器,书琴把自已陪嫁衣柜门上的铜把手,火笼子上的铜铲铲……都拿去卖了变钱,支援前线多买飞机大炮。

为了支援前线,啟湘勒紧裤腰带,带领全家人上山扯红苕草,几个幼年的孩子,一个个的小手上都抓起了“倒欠”,长上了“粪疙瘩”。政府要给他们家里增加代耕队的劳动日,可啟湘高矮不同意,说还有比我们家里更缺劳力的军人家属。村里的人见啟湘家收种两头忙不过来,大家还是丢下自己手头的农活,帮啟湘家抢收抢种。黄谷收获以后,啟湘带着家里的几个幼娃连续几天送爱国军粮,孩子们小脚上虽然打起了血泡,但却没有一个人皱眉头。村长表扬啟湘:“幺老爷,你一家老小是村里 个完成军粮任务的哟!”

佑芳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写信回家了,忐忑不安的啟湘一天在茶馆里听到消息:“听说幺老爷的老二在前方牺牲了哟!”这个噩耗如惊雷贯耳,啟湘打死也不相信。可不几天,乡政府的几个领导来到啟湘家里,证实了这个消息。

年11月16日,在桧昌阻击战中,佑芳为了掩护高炮和战友壮烈牺牲。

在残酷的战争中,佑芳已成长为一名熟练的高炮手。战斗打响前,佑芳所在连队被秘密布置在前沿阵地,准备战况最激烈时给轰狂烂炸的敌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以掩护支持地面部队。但狡猾的敌人在地面进攻前对疑似我高炮阵地进行了预防性轰炸,佑芳所在阵地未能幸免。为了保存实力,上级命令战士们进入防空洞。可佑芳猛然想起高炮上的观察镜还没有搬下来,为防止镜筒的反光暴露目标,佑芳一股劲地冲向炮位,将镜头扭转方位又盖上树枝。这时又有几架敌机擦着地皮飞了过来。佑芳本来仍有时间跑回防空洞,但为了不暴露防空洞口的位置,他朝着远离炮位、远离防空洞口的方向跑去。

炸弹一枚接着一枚落下爆炸,高炮安然无恙,战友安然无恙,佑芳却粉身碎骨!

乡长将佑芳的遗物交给啟湘:一个被炸坏的手表,一支带有血渍的钢笔,一封还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以及信中六O二团政治处颁发的光荣证。

残缺的家书上面,“爸妈……我们这里每天都是枪林弹雨”的字迹还清晰可见。“光荣证”上面有张连长“多次舍身救战友”的批语,上面浸染着佑芳的血迹。

佑芳的牺牲给全家都是一个重创,但坚强的啟湘和书琴妇夫并没有长时期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领到了由共和国颁发给佑芳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夫妇俩感到自豪。政府发给的万元(旧币)抚恤金,他们用来给自己准备了两口柏树棺材,余下的打制了一桃粪桶。就是这桃粪桶,成了啟湘支撑一大家子人的力量,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一直到人民公社,整整担了三十多个年头,年年都会担出一个“五好社员”来。当然,再坚强的人,也有掉泪的时候,佑芳的媳妇改嫁前,临行时一家人抱着哭成一团,一生很少落泪的易啟湘,看着儿媳远去的背影,再也忍不住眼泪叭叭地住下掉。

书琴的追悼会上,大家唏嘘不已。当法师宣布:“孝男敬孝完毕……”时,两只蝴蝶冉冉飞起,盘旋不舍慢慢离去。

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二十六日,83岁的易啟湘突发心脏病去逝。这位平凡一生的庄稼汉,这位勤劳善良的老人,安祥地躺在自己儿子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棺材里。当悼词念到:“两送儿郎赴疆场,卫国保家求安康”时,在场者全部萧然起立,向老人灵位深深鞠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