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支撑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7%,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可见国人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了。
相比过去人们喜欢在线下店里消费,如今又多了不少新的消费形式。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网民已经超过10亿人,网购平台的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互联网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让人们购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变得容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选择商品,尤其是一些海外商品,通过代购来买,确实价格会低一些。由于人们对国外商品的需求增加,国内这些年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就是“代购”。
代购行业被“曝光”,90%是假货?
“代购”的工作其实不难,许多“代购”宣称自己就住在产地,可以帮客户在产地买到真货,然后再寄送回国即可。“代购”赚的就是一个跑腿费。对客户来说,不用专门去国外购物,有些国外的商品在国内也能买到,但由于关税、物流费等原因,国内的价格常常高得离谱。如果不用专门跑到产地就能买到,确实能省下一笔钱。
商务部部长提到,中国居民每年的海外购物规模约为亿美元。通过“代购”买入国外的商品,成了不少国人的心头好。但是,海外代购却有不少外人想不到的陷阱。比如,有的“代购商”专门购买国际物流单号贴在国内的包装箱上,有的“代购”从国外空运纸箱,把国产货装进纸箱里发给消费者,还有的“代购”会专门购买检验证书,或者从已经买过真货的消费者手中回收官方认证证书,放到自己的产品里,这样消费者即使发现产品有检验证书,也不一定能证明产品一定是真货。有些代购还打着“支持专柜验货”的旗号,让消费者不得不相信。实际上,大多数的专柜不支持验货,消费者很难拿到证明,而专柜上的产品价格不菲,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高仿假货却便宜不少。
或许正是出于省钱或者面子原因,“代购市场”这几年逐渐火热起来。相关的“代购”人员或者“代购商”也赚到了不少钱。据了解,不少代购人员,月收入已经轻松过万了。
根据东方新闻《一线调查:吊牌小票物流均造假揭秘海外“假代购”全流程》报道,一些代购商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包括产品的吊牌、小票、物流、包装都可以造假。代购市场火爆的同时,鱼龙混杂,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品和假货。根据北京日报《网上代购劳力士“绿水鬼”,钱付了卖家没影了》报道,假“代购”会利用社交平台代购通常先付款后发货的特点,实施网络代购诈骗,买家付了定金后却收不到货。
对于代购行业,刘强东早已有判断,其中90%是假货。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代购行业以次充好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代购商”可以把假货做得以假乱真,一些消费者明知是假货还“抢着买”,因为假货便宜,只要看起来像是真品就行了。
如何防止落入代购陷阱?
相信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希望买到真货的。如何防止落入代购陷阱?首先,在网络上购物时尽量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当发现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时要警惕,不要为了一时的便宜,导致发生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除了线上的平台,我国海南也有保税区,去保税区购物也可以享受到一些免税政策。不过,有些人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开展“代购”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买家的利益,也干扰了海南岛关税政策的正常实施。这种“代购”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广大消费者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购买或者参与非法“代购”,以免自己深受其害。
其次,选择代购时,要选择有经营资质的卖家。《电子商务法》规定,私人代购也需要采购国和中国双方的营业执照。没有中文标签,以及不是国家认监委认证工厂生产的奶粉等保健品,均不能销售。在购物时,注意保存好聊天记录、寄送信息、转账记录等证据资料,万一落入代购陷阱,也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另外,也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于陌生人添加好友的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在社交软件上公布个人隐私,如果发现网上代购有违法行为的,可以投诉或者报案。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国外商品需求的增长不是一个坏现象,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代购看起来能满足大家购物的需求,但其中鱼龙混杂,消费者买到假货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想海外淘货,也要到正规的网站或者专柜买,而不是买到假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消费者还是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发展,国货也正在崛起,不必一味追求国外的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