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
1.现场作业和劳安得到有效卡控。通过优化生产组织,整合劳力,降低了劳动安全风险,通过严控现场病害检查、作业方案审核、作业计划管理等措施,杜绝工区班组随意上道作业,使车间全面掌握工区班组动态,更有利于天窗点外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研判及卡控。
2.线路质量稳中有升。全面加强结构性病害整治,改善设备框架结构,设备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3.工务养修理念得以升华,队伍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严检慎修”的理念得到了固化,进一步强化了精准修、结构修,减少了过度修、盲目修、分散修。技术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促进车间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设备动静态数据分析、薄弱处所安全管控、动道质量卡控等方面得到了加强。通过开展标准化维修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得到了锻炼,管理和作业人员素质和能力与维修标准化逐步匹配,车间组织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4.车间劳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减少天窗区段和作业片区后,充分释放了线路车间劳力,节余劳力用于防洪、路外安全环境的整治上,使全段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效推进。
5.工电供专业融合明显提升。通过联合办公、召开每日一体化会议等措施,使各专业间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怎样更好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从严务实,抓牢按标作业抓好顶层设计。完善作业指导书,采取“专业工程师+现场技师+劳模大师”三师负责、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持续“找茬纠偏”等措施,动态修订完善。严格对标评价。严格落实“规定周期必须覆盖全员、覆盖作业全过程”等“七个必须”要求,确保评价工作导向清晰。严格自评复评,车间评价结果与积分制分配挂钩,提升职工自觉执标意识。典型引路,抓常循环提升突出重点,集中展示共享。每年结合各车间创建状态和短板问题,确定一个车间或地区,集中人力物力精力,一方面按照实用、必须、合理和适度原则,改善硬件;对所有设备展开全面调查,提升设备质量。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文化建设等软件上下功夫,集中展示创建成果,促进提升车间管理水平。专业主导,实现整体提升。突出专业化管理和精益生产要求,每年确定3至4个岗位、工区,围绕安全、质量、效益、效率四个维度,持续发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工区创建,促进整体循环提升。典型引路,促进齐头并进。通过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专题研讨、集中交流等方式,明确复制推广项点,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通过塑标立标、以点带面、比学赶超,逐步把盆景变成风景,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筑牢安全基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各科室车间要切实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投身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来,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凝聚强大合力推动工务段高质量发展。编辑满俊军审核
曾小林蓝天董百色工务段融媒体工作室出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