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市场 >> 正文 >> 正文

ldquo共享农业rdquo农

来源:劳力 时间:2022/5/19

春耕时节,我市“共享农业”正悄然兴起,借助水稻育秧工厂、农事服务中心等平台,实现农技共享、农机共享、劳动力共享,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正悄然变化,农忙时节农民不“忙”。

农技共享农民催芽育秧成历史

一直以来催芽育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一环,为解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问题,助力早稻生产提质增效,自今年2月开始,崇仁县在我市率先引进水稻大钵体毯状育插秧技术。该技术是省农业厅促早稻生产重点推广技术。目前该县已有2家农事服务中心、1家种植公司引用。育秧技术的全面共享,解决了农民育秧的难题,育秧工厂的秧苗可以源源不断直接提供至农民手中。

走进该县航埠镇护农种植有限公司,多平方米的育秧工厂里,恒温种子发芽器、吊车、秧盘种子传送带等设施一应俱全。公司负责人吴志泉边指挥工人放秧盘边介绍:“我们的恒温种子发芽器实现智能化控制,恒温恒湿,种子放入后20个小时就可以发芽,一台机器的发芽量可供亩稻田使用。”出芽后的种子再采用水稻大钵体毯状育秧技术进行育秧,培育出的秧苗与农民传统培育的秧苗相比,缓苗期更短、返青更快、存活率更高、产量更多。

目前,吴志泉接到的早稻秧苗订单已达多亩。他表示,通过打造出一种农技共享的模式,将技术为大家所用,集约化生产成本不高,但效果更好。

农机共享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在崇仁县城一农机销售点,收割机和拖拉机摆放整齐,前来咨询、购买农机的人络绎不绝。店主黄国兴说,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销售市场越来越火。据了解,今年全市第一批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万元已经到位。

农机销售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农机共享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把闲置的农机盘活起来,通过农机共享的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吴志泉的公司,除了有恒温种子发芽器和水稻大钵体毯状育秧技术,还有10台插秧机及3架无人机飞防(用于水稻病虫害农药飞防喷洒作业)。吴志泉将这些机械共享出去,年实现综合作业面积近亩,不仅为自己带来了经济收益,还为农户们带来了方便与实惠。

伴随着农机共享的普及模式,崇仁县年底机耕水平达到97.3%、机收水平达到96.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9%。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在年底达到56.93%,在全市排名第一。

临川区绿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一家以水稻耕、种、管、植保、收、烘、销为服务主体,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的平台,是我市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省级A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该中心拥有农机总量82台(套),其中配备与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相匹配的高性能农机具57台。该中心通过农机共享的模式,年综合作业面积达多亩,服务范围以临川区为主,综合作业范围还辐射到东乡、南城、金溪、崇仁、宜黄、乐安等县区。

农机共享让农民节约了时间、减少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机主则实现了农机资源最大化利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劳力共享种田不再费力气

抚州是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很多人长期在外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被种粮大户大规模、集约化承包,劳动力共享也慢慢出现,让农民种田不再费力。

年,在外经商的李少如回到临川老家承包了亩地,在大规模种地过程中,发现存在效益低、农民工工资高、人工收晒谷子麻烦等问题。于是,他创办了绿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上了劳动力共享之路。

经过5年的努力,该服务中心已拥有拖拉机操作手36人、收割机操作手29人、播插秧机操作手18人、农业无人机操作手20人,这些“农机手”可以为传统小农户、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解决劳动力缺乏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该服务中心自年起被列为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实训基地,并与省农科院、市农科所合作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农机技术人员到该服务中心进行培训,每期培训农机技术人员达人以上。年,总培训人数近0人。通过专业的培训达到劳动力的优质共享,让农户更高效、科学地种田。

“共享农业”的描绘下,“镰刀进仓,耕牛下岗,穿着皮鞋去种田”,正是如今赣抚大地春耕的实景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