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澜沧县糯扎渡镇勐矿村在村集体经济增收上再出“实招”,认准“党组织+劳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劳力、产业”有效激发劳务合作社经济活力,年勐矿村飞沙劳务合作社用“三招”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近8万元,为勐矿村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盘活土地资源出“稳”字招。勐矿村地处澜沧江边,耕地面积较少,主要产业为橡胶,种植橡胶占用了绝大多数的耕地,夏秋季节种植玉米收获后,冬春季节土地多为闲置,土地肥沃但产值却不高。勐矿村党总支因地制宜,引入蔬菜种植大户——澜沧尊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开发冬早蔬菜种植。通过村级劳务合作社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劳务合作社直接出面与农户协调土地,解决租用过程中各种土地矛盾纠纷,既让企业吃下“定心丸”稳定在当地发展,亩土地又能每亩每年“贡献”协调费30元,集体经济每年“稳”增收2万余元。
组织劳务输出亮“活”字招。“以前,村民们从11月到次年4月多农闲在家喝酒闲聊,现在再走进勐矿村,年轻劳动力都到蔬菜基地打工去了。”劳务合作社负责人李海清说到。劳务合作社成立后,由专人负责根据蔬菜基地不同时段的用工需求,组织劳动力前往蔬菜基地务工,平均每天用工一两百人,用工高峰期可达到四百多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大约四千余元,工人工资统一由劳务合作社进行核算并发放,每月发放约万元,确保村民“务工”和“工资”有着落。通过劳务输出组织化,为村民务工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每个劳动力每天还能为劳务合作社带来“1元”管理费,预计每年能为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
“订单农户种植的蔬菜产生效益后按每公斤0.2元支付‘服务费’给村级劳务合作社,这招可谓‘妙’,以后我们要重点在面积和产量上做足文章。”勐矿村党总支书记苏改新说到。冬早蔬菜种植从年落户勐矿,经历了初期探索到壮大成熟的阶段,劳务合作社不断与企业沟通对接,争取最大的优惠,通过“公司提供肥料、药、种子,制定回收协议和保底价格”解除村民们后顾之忧,逐渐对蔬菜种植充满信心,订单种植农户从最初只有几户十几亩,到现在65户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提高产量质量的关键是种植技术,合作社与企业协商每年至少培训指导种植农户不少于2次,同时要注重在当地培育一批种植技术人才,实现从粗放种植向科学种植转变,从而让蔬菜提质增产。年订单种植农户蔬菜产量预计达到15万公斤,让这小小的“两毛钱”有望为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收益。
(撰稿:澜沧县糯扎渡镇张秋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