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绞痛:
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
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心绞痛是怎么引起的:
1.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
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2.高血压
高血压会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容易进入动脉血管壁,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3.吸烟
吸烟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总胆固醇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而且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和受损。
4.糖尿病
糖尿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5.肥胖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并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6.家族史
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男性<55岁,女性<65岁罹患冠心病,则考虑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血脂异常是这些家族成员易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
7.A型性格者
A型性格(脾气比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的性格类型)者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心绞痛分为哪几种?
稳定型心绞痛
当冠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血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在休息时尚能维持供需平衡。在劳力、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情况下,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增加而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存在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却不能相应地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并发血栓形成、冠状动痉挛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的减少和缺血加重。虽然也可因劳力负荷诱发,但劳力负荷中止后胸痛并不能缓解。
变异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一过性痉挛是变异型心绞痛发作的主要病因。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包括神经因素、体液因素、内皮功能及血小板前列腺素系统等。变异型心致痛可能是多种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预防心绞痛才措施如下:
1、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健康饮食,以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饮食为原则;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紧张、过度熬夜,并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2、定期体检: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病于未然。
3、已确诊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建议规律服药、定期复诊,避免心绞痛发作的诱因,一旦再次出现心绞痛发作及时就诊,预防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