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起兵造反入主京师之后,当时的皇帝建文帝在燃烧的宫殿之中不知所踪。朱棣见此情形,就从现场指认了一具焦尸,昭告天下这就是建文帝。不然建文帝若是还活着,根本就轮不到他朱棣来当皇帝。
那么朱棣为了当皇帝,他做了一些怎么样的事情,当他顺利当上皇位之后,他又做了什么事情,这又是为什么?
一、屠戮十族
当时在朱棣继位之前,还实行了三推让之礼。所谓的三推让之礼就是说,不能是朱棣自己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想当皇帝,而是要群臣,天下人上书给他,表示这个皇位要是朱棣不坐就没人能坐。而朱棣当然也不能一下就接受,要推让两次,到第三次才可以接受。感觉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接压岁钱的场面。
明成祖朱棣画像但是此时的朱棣还差了一件东西,那就是继位诏书。古代帝王即位之时都会有前一代皇帝的继位诏书,以此证明他是先皇承认的继位者。那朱棣的继位诏书该由谁来写呢?他想起一个人。这个人是他自起军以来的军师姚广孝要求他千万不能杀的人,这个人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曾拜当时的大思想家宋濂为师,是建文帝的帝师,与建文帝关系亲密,且是当时的读书人的代表。这样的人来写朱棣的继位诏书,天下人才会认可朱棣的皇位。但是身为帝师的方孝孺不仅为人刚正不阿,同时他也为自己死去的学生建文帝伤心不已。
方孝孺画像他先是不肯见朱棣,之后不得已被带到大殿上也是号啕大哭,不肯为朱棣写诏书。朱棣就劝,说自己是来圆周公辅成王之美谈的,谁能料想这建文帝她就死了呢。方孝孺直接大声斥责他,就算建文帝死了,建文帝的儿子,弟弟那个不可以登皇位,非得你这乱臣贼子来当皇帝。
朱棣明显是没有方孝孺的思维灵敏,一下就噎住了,他就直接威胁方孝孺,这诏书你是不写也得写,不然朕就诛你九族。方孝孺是个有气节的读书人,他当即回道,不要说是九族,就算是十族,我也是不怕的。这朱棣这边被方孝孺说是燕贼,又找不到回怼的词句,一怒之下就真的下令诛了方孝孺的十族。
这古代的时候一个人到九族为止基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于是朱棣就把方孝孺的学生凑成方孝孺的第十族,也处死了。当时说军队一出,十万大军,这次的方孝孺一事就整整杀了八百多人。不止是方孝孺,当时在济南差点要了朱棣性命的兵部尚书布政使铁铉也被压到京师来了
朱棣剧照当时铁铉被压到大殿之上,他还不是对着朱棣站的,他背对着朱棣站着,于是朱棣就下令让人把铁铉的鼻子、耳朵割了,放到火中烤熟,再让人把铁铉的鼻子耳朵塞到铁铉的嘴里,并且问他,这肉好吃吗?铁铉就回答了,忠臣赤子之肉自是好吃。
朱棣一见铁铉根本就没有感到害怕,一怒之下,就把铁铉给凌迟处死了。不只是这些忠臣们惨遭毒手,他们的家属也没能逃过一劫。这段历史被记录到一本叫做《立斋闲录》的书里,这本书引起了一位大文豪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鲁迅。
在看完这本书之后,鲁迅说到“看到这样的记载,真感觉中国人不是活在人间”。由此可见朱棣当时的暴行。那么他会是一个昏庸暴政的君王吗?
二、新朝新政
说起朱棣的朝政之道,还是地说起他继承皇位的事。虽然群臣上书求他登基皇位,但是这里的群臣都是朱棣的自己人,不足以服众,而最应该拿到的继位诏书朱棣也没有。于是朱棣就干脆把建文帝的那段历史给抹杀了。
这个明朝的皇帝都有个传统,那就是新任的皇帝得给上一任的皇帝修史。朱棣是肯定不会给建文帝修的。他给自己老爹也就是朱元璋修。在这部史书中,朱棣看重的就是一点,要让他摆脱这个谋逆的名号。
朱元璋画像他先是大力宣扬自己是朱元璋正妻马皇后的儿子,这意思就是说自己是有继承权的嫡子,现下侄儿不见了,那我是这个开朝皇帝的嫡子,我有继承权。还有一个呢就是,在这部史书中杜撰了很多朱元璋暗示朱棣可以继承皇位的情节。这朱棣也是没办法,该有的手续全都不齐,只能靠自己谋划。
也正是因为这个乱臣贼子的帽子扣在朱棣脑袋上,他就更加勤奋的治国,他要让天下人都看到他是有治国之才的。不是什么拍出来祸乱天下的奸人。说是在朱棣执政后期,一天下了朝,他的一个朝臣走在他旁边,一时看着朱棣的中衣的袖子破了,朱棣也看着了,就往里塞了塞。
这旁边的人挺懂事,立马来了句皇上如此勤俭,当是百姓之福。朱棣是在作秀吗,也不是。朱棣当时就回答说,你看我现在就是一天换十件衣裳也是可以的,但是想想还是应该懂得惜福,这才穿了这件破衣服。
结语
建文帝所以朱棣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对于那些忠于建文帝的忠臣是斩尽杀绝,手段残忍。对于自己的子民他也算得上是劳心劳力,他也曾说过,只要我的子民能够安居乐业那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古来帝王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境遇以及常人难以揣测的心理活动。但对于朱棣来说在他一生之中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估计还是自己的皇位来历不正,即使他知道当时他没有选择,再来一次他还是会走这样的路。但是从他极力宣扬自己是嫡子来看,这位永乐皇帝并不永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