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资源 >> 正文 >> 正文

26岁就守寡的慈禧太后一生真的都在规规矩

来源:劳力 时间:2023/5/27

同治七年(年),最受慈禧太后宠爱的大太监安德海在京城最豪华的大酒楼天福堂大摆喜宴,京城的达官贵族和王公贝勒都前来祝贺,原来这一天大太监安德海明媒正娶了徽班旦角名角年仅19岁的马赛花为妻,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对安德海的宠爱,在这一天特意命人赏赐安德海白银千两、绸缎百匹。

太监娶媳妇儿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祝贺一时之间成了当时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民间都传言安德海是假太监,他都能娶媳妇儿,很可能和慈禧太后都有一腿。

其实也不怪民间当时议论纷纷,要知道咸丰皇帝去世时慈禧太后年仅26岁,而且慈禧太后还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想想当年武则天59岁守寡还养了不少男宠,青年时期守寡的慈禧真能规规矩矩给咸丰守寡吗?

慈禧的绯闻之假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算是慈禧的第一个绯闻对象,安德海自幼就入宫成了太监,由于他聪明机灵还会读书识字,加之擅长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因此他很快就成了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并深得咸丰和慈禧的喜爱。

咸丰31岁临终时任命以宗室载垣和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理政,史称顾命八大臣。

这顾命八大臣辅政严重阻碍了慈禧揽权,因此慈禧决定联合慈安太后以及小叔子、咸丰之弟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搞掉顾命八大臣。

由于咸丰临终时是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当时他的正牌皇后慈安还有慈禧以及顾命八大臣都陪伴他在承德,恭亲王奕訢则留守京城,因此慈禧想联合奕訢需要一个机灵精明的中间人传话,而素来聪明机智的安德海就成了慈禧与奕訢的中间传话者。

正是在安德海的搭桥牵线下,慈禧才顺利地联合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成功地除掉了顾命八大臣,慈禧也因此得以逐渐独揽大权。

在慈禧揽权的道路上安德海可谓是功不可没,后来安德海又出谋划策帮助慈禧打压了恭亲王奕訢,因此安德海逐渐成为慈禧可以信赖的人,慈禧对安德海的喜爱也是宫廷之中人尽皆知。

但是真要说安德海是假太监与慈禧有一腿那也绝不可信,包括安德海也好还是后来上位的李莲英也好,他们都属于童年之时就做了切割手术,太监的身份根本不可能造假。

而且清朝的内务府还专门会定期对太监进行体检,就为了防止有些太监没有切割干净重新长出来的可能,虽然男性被切了那一刀之后,没切干净重新长出来的概率几乎很小,可是负责任的内务府为了以防万一,还就会定期对太监们进行体检,所以如果说安德海或李莲英是假太监,这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安德海死后也被证实了他确实是太监身份。安德海由于很受慈禧宠爱,都娶了媳妇了,因此他后来狂妄到居然想带着媳妇出去游江南,于是安德海借着同治大婚的时机,他向慈禧申请去江南替同治筹备大婚用品,并得到了慈禧口头批准。

狂妄的安德海在没有得到同治手谕的情况下就私自带着随从和媳妇儿离京,并且一路仰仗着慈禧撑腰勒索地方官员,结果到了山东地界,安德海就被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反太监不得擅自离京的祖制为由抓捕。

丁宝桢很快就上书请杀安德海,而安德海由于平素嚣张狂妄,依仗慈禧的宠爱,挑拨慈禧与同治之间的母子关系,还不尊敬慈安,又得罪了奕訢,因此丁宝桢的奏折到京城之后正好赶上慈禧生病,在慈禧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同治、慈安、奕訢三人决定批准丁宝桢就地诛杀安德海的申请,并命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立刻交代丁宝桢执行。

于是大太监安德海被丁宝桢抓捕仅五天之后,他就被丁宝桢在山东济南当街斩杀。丁宝桢知道安德海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也怕得罪慈禧,而丁宝桢也得知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的安德海与慈禧的绯闻,因此丁宝桢斩杀安德海之后,特意命人将安德海的尸体扒光并曝尸三天,让老百姓彻底参观到了安德海确确实实是真太监,打破了慈禧与安德海的绯闻,就这样慈禧在事后不仅没有责怪丁宝桢,反而还升丁宝桢为四川总督。

因此这些都足以说明安德海是真真正正的太监,他和慈禧之间肯定不存在民间所传言的二人有一腿。只不过因为安德海花重金娶了女戏子马赛花,太监娶妻才使得民间流传出来了他是假太监,并和慈禧有一腿的传言。

慈禧的绯闻之怀孕

除了与安德海的绯闻之外,慈禧还曾被民间流传于光绪八年(年)怀孕的事。当时传言慈禧守寡多年寂寞难耐,后来在善解人意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安排下,慈禧与一名长相俊美的京城白姓富商结识,此后李莲英经常带白姓富商出入宫廷与慈禧约会。

不过后来慈禧担心事情败露,因此主动与白姓富商断了联系,可是断了不久慈禧的身体却出现不适,呕吐不止,因此慈禧找了太医来看病。

第一位太医把了半天脉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只是告诉慈禧可能是劳累过度需要多注意休息。可是慈禧休息了几天呕吐现象依然不见好转,于是又找了第二位太医入宫看病,结果这第二位太医是个直性子的人,把完脉就说道:“恭喜老佛爷有喜了。”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李莲英都差点跪了,慈禧也立刻心里就明白了,怪不得第一位太医吞吞吐吐的,原来他知道是喜脉不敢说出来,慈禧当场怒斥第二位太医:“哀家守寡二十余年,何喜之有,庸医,简直就是庸医。”

就这样第二位太医就被以庸医的罪名灭口了,而慈禧顺带着把第一位太医也一起灭口了。慈禧后来本想让李莲英偷偷摸摸去宫外买几副打胎药喝,结果慈禧身体抱恙有可能是怀孕的事被慈安和光绪知道了,他们俩就想借此机会让慈禧身败名裂,好让光绪收回皇权。

因此光绪以担心慈禧身体为名义,下旨寻找名医给慈禧治病。李鸿章的幕府原来有一名幕僚师爷叫薛福辰,这个薛福辰除了精通儒家经典之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医术,并且医术还颇为高明。

当时薛福辰已经离开李鸿章的幕府被外放为知府,薛福辰与丁宝桢关系也比较亲密,因此李鸿章和丁宝桢都不约而同向光绪推荐了薛福辰去分慈禧治病。

于是薛福辰就进了皇宫替慈禧治病,慈禧也无可奈何不能一再拒绝光绪和慈安的心意,只得同意薛福辰来看病,不过她却是打定主意绝不承认怀孕,大不了当庸医把薛福辰也杀了。

而光绪则是算好如果一再有人诊断出慈禧怀孕,那对慈禧的名声和威望肯定会影响很大,到时候慈禧也就不好意思再干政,那么光绪则可以趁机收回皇权。

薛福辰入宫之后一给慈禧把脉立刻就发现是喜脉,加上之前两位太医被杀他也略有耳闻,一瞬间他也考虑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在把完脉之后,薛福辰恭恭敬敬地对慈禧说道:“太后老佛爷是为国家劳心劳力,导致心力交瘁而气血瘀滞,血气积于腹中,宜行气通络。气血一旦通畅,凤体自然安康。”

这番话其实说得很巧妙,腹中有气血瘀滞就是暗指慈禧肚子里有娃娃,而薛福辰后来又暗示慈禧服用自己的汤药即可气血通畅,这意思就是自己会开药让慈禧气血通畅,这话也立刻让慈禧明白了怎么回事。

于是后来薛福辰亲自给慈禧抓药煎药,并且以药方保密为由,不让任何人得知药方奥秘,这一来光绪也有些蒙了,慈禧究竟是怀孕了还是真的身体不适。之后慈禧服了薛福辰的药,果然“气血”通畅了,她为了笼络薛福辰,赏赐了不少财宝,还升了他的官。

精明剔透的薛福辰没有留恋慈禧的赏赐,他深知自己得知了一桩宫廷丑闻,随时可能会有被灭口的危险,因此薛福辰装作自己中风,让慈禧认为他命不久矣,然后放他回老家江苏无锡。

后来慈禧允许薛福辰回老家养病,于是薛福辰回到老家之后就诈死,让家人为自己大肆出丧,丧礼办完后,薛福辰则带着家人秘密离开了老家,跑到了云南边陲地方生活。而慈禧后来得知薛福辰的“死讯”后才觉得踏实下来,不过她哪知道薛福辰早已经诈死逃跑了。

慈禧怀孕这件事还被清末文人文廷式记录在了《闻尘偶记》一书中,其实这件事是典型的对慈禧的污蔑,写这件事的作者文廷式是戊戌变法主力干将,在变法失败后,文廷式被慈禧亲自下令通缉逃亡日本,他在日本写下了这个故事,主要就是他对慈禧杀害谭嗣同等变法人士的憎恨,才基于薛福辰给慈禧治病的事上改编出了这个故事。

实际历史上慈禧在光绪六年(年)确实生了一场病,这个病名字叫作血蛊之症,在当时是个怪病,其实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就是吃饱了撑的,这个病用现代医学来讲就是胃动力不足导致胃积食,中医学则称其为气血瘀滞于脾胃之中,症状表现出来就是腹胀,确实有些类似于怀孕,因此民间才会流传慈禧怀孕。

为何能肯定慈禧这不是怀孕呢,因为慈禧这个病一得就是二年多,从光绪六年一直得到光绪八年被薛福辰看好才结束,如果慈禧真是怀孕,想一想怀两年多,她那肚子里恐怕怀的得是哪吒吧。

在两年期间慈禧的病一直反反复复,其实很可能慈禧就是吃得太好还缺乏锻炼,所以导致了胃积食,而给慈禧看病的太医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不敢给她下猛药,所以她的病才反反复复始终没有好。

后来也确实是李鸿章和丁宝桢联名推荐了业余医生山东道员薛福辰为慈禧治病,薛福辰和太医不一样,敢下猛药,在用药期间,薛福辰还教慈禧五禽戏、十段锦等强身健体运动,所以在薛福辰的药和强身健体运动调养之下,慈禧很快就彻底康复。

薛福辰也由此获得了京城神医的名号,事后慈禧对薛福辰奖励很多,赐金赐银还赏赐蟒袍和玉带,并把薛福辰留在了京城当顺天府尹,此后薛福辰也没有逃跑,一直从政,后来都晋升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在光绪十五年(年)才去世。

而且按照传言所记载,慈禧怀孕时光绪才9岁,年纪那么小,根本没到亲政年龄,也不可能去想着从慈禧手中收回皇权。

所以慈禧怀孕的事完全是假的,是作者文廷式出于对慈禧的憎恨,才故意抹黑她,以薛福辰为慈禧治血蛊之症的真事编造出了慈禧怀孕的事。

慈禧的绯闻之忘年恋

据传闻已经53岁的慈禧在光绪十四年(年)时与一等侍卫那尔苏结成了忘年之交,当时慈禧銮驾途经西直门,那尔苏的马突然不受控制冲撞了慈禧,本来慈禧想发怒,但一看当时年仅33岁的那尔苏眉目俊俏,立刻就消了气。

随即慈禧问李莲英那尔苏的出身,原来这那尔苏是晚清名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的长孙,于是慈禧就以功臣之后免于追究那尔苏的罪责。

但是已经53岁的慈禧从此心中就抹之不去全都是那尔苏的俊俏面容,而当时那尔苏早已结婚,他的妻子是咸丰皇帝的堂兄瑞亲王奕誌之女,以辈分来说那尔苏还是慈禧夫家的侄女婿。可是慈禧却耐不住内心对那尔苏的渴望。

后来慈禧又召见了那尔苏,对其关心备至,那尔苏也就明白了慈禧对自己的意思,就这样那尔苏就与慈禧结成了忘年之交,此后慈禧又提拔那尔苏为内大臣,更加宠爱于他。

善解人意的大太监李莲英则负责替慈禧和那尔苏打掩护,虽然李莲英的掩护打得很好,但是慈禧与那尔苏的绯闻还是被僧格林沁长子即那尔苏之父伯彦讷谟祜所知。

伯彦讷谟祜十分害怕这件事将来如果暴露出来,会让整个家族蒙羞并毁灭,因此伯彦讷谟祜就质问那尔苏,在面对父亲的质问,那尔苏也害怕会牵连整个家族,那尔苏表示自己愿在祖父僧格林沁墓前自尽以斩断这段孽缘。

于是那尔苏向慈禧请假回老家科尔沁祭祖,慈禧当然批准了那尔苏的请假,可是她却不知道这一次却和那尔苏天人永别了。光绪十六年(年)那尔苏在祭拜完祖父僧格林沁之后,便在僧格林沁的墓前吞金自尽,年仅35岁。

慈禧得知那尔苏去世后非常悲痛,给他上谥号为诚慎。不过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第二年也就是光绪十七年(年),那尔苏的父亲伯彦讷谟祜护送其母灵柩回科尔沁与僧格林沁合葬,在拜祭僧格林沁时,伯彦讷谟祜因悲伤过度居然在僧格林沁墓前猝死了,要知道当时僧格林沁已经去世26年了,如果伯彦讷谟祜是悲伤母亲还说得过去,但是也不至于悲痛至猝死,总之伯彦讷谟祜之死史料中记载很笼统。

正史中自然不会记载那尔苏与慈禧的事,但是正史中对那尔苏为何吞金自尽和父亲伯彦讷谟祜的猝死都讳莫如深,而那尔苏和伯彦讷谟祜去世后,慈禧特意让那尔苏的儿子阿穆尔灵圭继承了蒙古亲王的爵位。

因此那尔苏与慈禧成为忘年之交的事也被民间广泛传播开来,而且加之正史中对那尔苏的死记载非常笼统忌讳,所以那尔苏与慈禧的事到目前也无法被证实是否为绯闻,不过毕竟那尔苏与慈禧忘年交的事属于民间野史,也证明不了什么。

写在最后

除了以上关于慈禧的绯闻之外,与慈禧产生过绯闻的男人还有很多,比如重臣荣禄、小叔子奕訢还有英国人巴恪思,不过这些也都只是民间野史传闻。

民间野史之所以流传出了慈禧这么多风流艳事,归根到底还是当时的人们对慈禧所领导的清政府愚昧保守以及丧权辱国的愤慨,因此民间通过抹黑慈禧来发泄对她的不满。

所以慈禧其实持身还是很正的,她在历史上其实算是规规矩矩地为咸丰皇帝守了整整47年的寡。相比较之下中国历史上除了慈禧之外,还有不少掌权的女性,比如秦国宣太后芈八子、北魏冯太后以及女皇武则天,她们都无一例外在史书中被记载了在守寡时期如何与俊男开心的事情。

芈八子与西戎义渠王生孩子;冯太后通过用自己的身体去笼络朝臣,既达到了操控政权的目的又满足了自身需求;武则天不用细说了,男宠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这些事情都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相比较之下慈禧没有在史书中被明确记载这些艳事,这也说明慈禧至少在名义上是无可挑剔的。

最后用一句话来形容民间关于慈禧的风流艳事:作女人,难;作名女人,更难;作有权力的名女人,难上加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