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资源 >> 正文 >> 正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来源:劳力 时间:2023/7/18

“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是我们做教师的楷模,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董必武视其为“圣人”,我们的伟人则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最早是他在年9月给《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纪念》贺词中写到的“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学生要学会做一个“真诚不虚伪的人”。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人,而这个人,应该是获真知、求真理的人,他应该“实实在在求学问,坦坦荡荡去做人”。

01教育的真谛是教人求真务实

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陶行知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他教育学生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并随时准备为真理而献身。

在他看来,真理就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认知,他称之为“真知识”。他说:“真知识是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从经验里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真知灼见”。

因为“实践出真知”、“行是知之始”,他为此把名字都从开始的“陶知行”改为了后来的“陶行知”。

为了激励学生重视实践,反对死记硬背,他大力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仅动手操作实验、参与生产劳动,还积极投身当时的社会运动。

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伴随着这嘹亮的歌声,晓庄的师生自己动手盖起了图书馆、大礼堂、教室等,并轮流承担起学校的各项杂务。

就连烧饭、炒菜都由他们亲自动手,他们真正过上了自己动手、自己享受的生活,既领略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品尝到了创造的喜悦。

陶行知自己也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到救国救亡运动。而且,他主张“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一直到进了棺材才算毕业。”

除此之外,他为了追求真理、获得新知,还提出了“三合一理论”。

要想获得真知,必须“质疑与创造合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熟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陶行知非常推崇北宋大儒张载的质疑思想,他说:“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个疑字,我们当重用它。”

要想获得真知,必须“学理与经验合一”。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陶行知强调:“学理与经验相结合,必有进步,二者相离,学理就要变成空想,经验或也变成盲行盲动了。”

要想获得真知,必须“观察与实验合一”。观察有助于学习者收集信息、扩大视野,实验可帮助学习者验证思想、得出结论。

当然,求真并非是较真。做学问可以较真,做人不可较真。做事较真,获得真知;做人较真,朋尽友失。

求真重在去伪。去己之伪,寻人之真,而非“去己之真,寻人之伪”。发现自己的不足,摒弃自己的不足,就实现了自我改造、获得新生。

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和老师,唯分数、唯学历、唯论文,一步步走向了求真的反面。

02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回归真我

人生最大的使命就是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自己本来的样子是哪个样子?就是真善美的自己。

真善美,“真”为什么排第一?因为善有假善、美有假美,而真就是真,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真可以被掩盖,但无法被扭曲。掩盖可以一时,却无法长久。

真,是思想上的真,灵魂上的真。有人习惯于打扫卫生、保持房间的干净,却从不管心灵的是否纯真。

我们是否“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现在讲“不忘初心”,其实也是让我们一切“归真”。

陶知行不仅提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且给出了“四个真人”的标准。

一是具有“科学的头脑”的人,二是拥有“农夫的身手”的人,三是争做“人中人”,四是成为“整个的人”。

陶行知认为近代中国人最大的缺陷是“愚”和“弱”,要解决“愚”的问题,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头脑”;要解决“弱”的问题,就必须拥有“农夫的身手”。

他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大脑和双手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科学的头脑”,不仅解决“愚昧”的问题,还解决“懒惰”的问题;“农夫的身手”,不仅解决“体弱”的问题,还解决“脑弱”的问题。

认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有一次,一个学生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训来鼓励他的同学必须努力学习。

陶行知知道这件事后,就把那学生找到办公室来,并要他自行纠正这句话,那个学生感到错了,就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下人”。

陶行知不禁笑着说:“这也不对,在公平合理的社会里,不应该有‘人上人’和‘人下人’,只有‘人中人’。”

“人中人”就是真实的自我,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卑躬屈膝。有了真,就有了善;有了善,就有了美。

美,主要在心灵,而不是在外表。很多人的婚姻之所以“善于颜值、终于三观”,就是颜值易老,且本性不好。

在陶行知眼中,一个完整的人要具备三个要素:有健康的身体、有独立的思想、有独立的职业。

恰巧今年是陶行知诞辰周年,回顾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可以说不仅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当下的教*育*困*境也是有诸多指导意义。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可谓“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尤其是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座右铭和每个学生的指南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