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边州迅速贯彻落实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一条措施,坚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从严从紧落实农村防疫要求
加强群防群控。积极发挥村“两委”、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广大农村党员作用,对农村返乡人员、产业从业人员、项目施工人员等全面进行监测、跟踪、筛查。
加大宣传力度。灵活运用农村广播站、互联网、短信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和“千村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确保不误农耕、农时、农事。
持续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
精准筛查。科学研判疫情影响,精准筛查对象,采取针对性举措,加大帮扶力度,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不因疫减收增支,不因疫失岗待业。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建立前沿监测第一“哨所”,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逐一摸底排查,及时开展防范预警,建立精准施策台账,落实救助帮扶措施。
明确重点。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因疫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作为重点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开工复工
有序推动开工复工复产。对具备开工复工复产条件的,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组织实施推进;对尚不具备开工复工复产条件的,做好项目物料筹备、立项审批、开工备案等工作,力促其加快进度开工复工复产。
加大政策扶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带贫经营主体,研究落实税费减免、就业补助、贷款贴息、项目支持、专项奖补等具体政策措施,帮助其快速恢复生产。持续推动帮扶车间、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就业奖补等扶持政策落地见效,调动激发各类带贫经营主体积极性,带动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抓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持续 创造灵活多样的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开发临时公益特岗,优先安排暂时不能返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的特色产业项目,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托底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及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挥以工代赈兜底作用,引导返乡留乡人员参与乡村工程项目建设,鼓励脱贫群众发展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小庭院等“四小经济”,实现不出家门,自主就业,稳定增收。
强化驻村包保帮扶工作
强化帮扶责任。全州各级包保帮扶部门在复工复产第一时间,组织机关干部深入一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四项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走访调研,摸清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解决脱贫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驻村干部生活保障。关心关爱驻村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强正面典型宣传,督促驻村干部在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不缺位、做到位、有作为。
(来源:吉林省乡村振兴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