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优势 >> 正文 >> 正文

有一种病,叫知识瘫痪老方说

来源:劳力 时间:2023/7/26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116386.html

相传,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原,寻寻觅觅而不得,于是决定入山面壁。

有人问,大师,你来此地是为了什么?

达摩说,我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

真大师从不妄语,总是直指本质:你看芸芸众生,一代又一代,忙忙碌碌,可见几个不受人欺的呢?

受人欺者,必先自欺;自欺者,必被人欺。

比如,现在的知识商人和他们的用户,何尝不是一群自欺欺人的人。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商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别人兜里掏钱,而商人更喜欢的事,是在别人的脑子里下蛋。

毕竟,只要占领了别人的大脑,就等于圈养了一群可以天天下蛋的鸡啊!

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意吗?

所以,什么定位,什么品牌,什么营销。。。全都是商人用来抢占客户的心智资源的手段,当一个大品牌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钱自然滚滚而来。

于是,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发,一些商人发现自己不需要费心劳力地生产商品、市场营销、铺设渠道。。。去赚钱了,还是直接提供无形的知识产品更高级。

其中的关键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母鸡,额,不对,是消费群体出现。

卖产品的人,只能得到消费者的钱;而卖知识的人,却可以得到消费者的一切。

当物质丰饶到过剩,消费必然走向升级,人的精神欲望越来越渴求得到满足,这是一股比物质欲望更强烈、更持久的动力。

就像人穷的时候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而在不愁吃喝后,自然想要更高级的活法。

因此,资讯类、信息流、社交、知识付费等产品,应运而生,用来满足用户日益旺盛的精神需求。用行业大佬的话说,就是:

“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强大的信息交互工具,也使得人类面临着迄今为止最复杂的信息管理工作。

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其实民也以信息为天。

而且相对于食物而言,信息对人类的作用更加迅速,对人类的情绪,特别是群体情绪的影响也最大,而恰恰是非理性的情绪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对社会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恒古以来,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人类生活的内容、主题都没怎么改变过。

就拿知识来说,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而我们现在生活在知识爆炸、信息过载的洪流当中,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短,我们越来越想要所见即所得,省略掉阅读、思考的过程,直接得到知识的结果。

也许,许多爱好知识的人,本就是为了给自己贴上“知识”的标签,以示高级。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用来装潢和炫耀就好,何必一探究竟,毕竟知识无涯。

可是,世上从来不缺执着的人,他们渴求得到一切知识和真理。

凡是能够说出让他们信以为然的,都是他们予以崇敬、膜拜的人生大师和心灵导师。

于是,有牧场,有羊群,自然就有放牧的人。

一边持续的喂草,不,是服食知识胶囊,一边收获崇拜和钞票,还可以或鄙视或调教羊群的情绪----羊群享受这些。

知识之所以是知识,就在于多,在于杂,在于怎么解读都有道理。

终于,有的羊,额,人被玩残了,光荣地成为了知识瘫痪者。

知识瘫痪者什么样?

脑子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道理,如同一个书架子,上面塞满了书,就再也没有了容纳新知识的空间。

对他们而言,知识如海水,越服用,越饥渴,也就越平庸。

信息泛滥,你收集、堆积的量越多,你就越没时间辨别和思考,也就无法消化、吸收、运用它们,自然和那些海量信息的平均保持在同一水平。

用老方的观点就是,只吃不拉,你怎么好得了呢?

你看朋友圈、群里那些成堆的自诩爱学习、爱知识的人,要么孤芳自赏,要么自觉高人一等,要么焦虑,要么自欺欺人,说起来无所不知,头头是道,其实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嘛。

他们只是沉浸在贪得无厌的习性,满足于浅层次得到的虚拟成就和快感,自欺于在不断进步的虚假和虚荣里。总之,蠢萌,眼高手低,心理杂乱扭曲,是他们的通病。

一道美味,需要悦目、品尝、咀嚼和回味,才算得其滋味;一本好书,一门知识和学问,需要深度的阅读、思考、摸索和反复试验,才算是初窥门径。

蒸馏过的水,总是淡而无味。

别人千锤百炼的精华,厚重历史沉淀的学问,会有怎样的无知和狂妄,才能够化为轻飘飘的话语、做成知识胶囊去贩卖!

曾子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贩卖知识的本质,就是贩卖焦虑,要知道,世界在发展,学问也是在动态的前进。得到还需放下,知识不在于量多量少,而在乎你能不能消化吸收,如果不能放下,再多的知识也生不出智慧来。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学习是好事,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呢?

“课堂里如果没有心灵的交流,没有思想的碰撞,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如果没有用心去读书,谁都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读书也是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没有心灵的交流,就不能领会作者的本意。一切的学习,都要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唯如此才能获得于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知识。”

廉价的胶囊,终究是换不来水滴石穿的成就。

人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是为焦虑的根源。

欺人者,人恒欺之。

一个人以虚伪之心待人、待世,或可得名得利于一时,但终究是没什么出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