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泗阳的广大农村,活跃着一支支新型农事“帮工队”,他们为家庭小农场及那些缺少劳力的农户帮工,帮他们施肥、打药、除草、采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机械无法作业的难题,成了最受农场主和缺劳力农户欢迎的乡村“打工者”。泗阳县地处苏北平原,南临洪泽湖,素有“鱼米之乡”“桃果之乡”美誉。盛产大米、小麦、桃果、莲藕及鱼虾等各类水产品,全县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达家。每年粮食产量在65万吨以上,“泗阳鲜桃”“泗阳白酥梨”相继获评中国地标农品。今年春节前后,泗阳县大面积藕塘开塘采挖,各乡村农事“帮工队”开始忙碌起来。帮工队的队员们都是种庄稼的“老把式”,男女年龄在40岁至60岁,领头人被称为“队长”。帮工队人员平时各忙各家的事,有人找他们做农活时,他们就形成团队一起去帮忙,并根据农活的不同种类,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或帮忙情况获取适当报酬,所得工钱,队员们平均分。他们做事精细、肯出力,工钱又合理,因此找他们做事的人很多。泗阳县吴勒村的徐红军是个采藕好手,这段时间,前来请他采藕的莲藕种植户络绎不绝。“采藕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采不好,莲藕就会破皮,品相不好看。我们采藕队共有6人,个个技术都很好,平均每人每天能采斤。这段时间,我们太忙了,这家藕塘没采完,那家就开始催我们了。”徐红军表示,每年这时候,他们都要帮至少6家莲藕植户采藕,到了四五月还要帮他们施肥,如果有新增的藕塘,还要帮栽插。春耕备耕时节,他们还要为一些家庭农场育秧、插秧、施肥、除草、防虫喷药。据泗阳县农业部门介绍,像徐红军这样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事服务的“乡村帮工”有上万人。这些“帮工”既缓解了一些小型家庭农场因缺少农机具的“短缺忙”,还提供了栽藕、采藕等一些机械无法代替的“应急忙”,同时也提高了帮工人员自己的经济收入。今年春节后,由于疫情原因,地方许多农村劳力滞留在家无法外出务工。各乡镇农事“帮工队”积极吸纳他们参与帮工服务,让他们有事做、有收入,稳定了他们的情绪,也促进了家庭社会和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然而,有些农事农活仍然需要人工才能完成,由于农村很多家庭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进城上班,农村经常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农事“帮工队”的出现,切实解决了这一问题矛盾,带动农村部分剩余劳力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蓄力加油”。(张传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