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摄影/千岛
今天元宵团圆节,过年过年,就这样过去了。春节期间,我回了趟老家,看望了老姑妈,她已届米寿,是家族里最年长的。一桌子饭菜,她亲自下厨给我们做,看她身体好,甚慰。饭后,她很开心地和我母亲一起唱起了山歌,这是我第一次听她唱山歌,这也是我长这么大才知道我们当地还有山歌。姑妈说,她年轻时上山采茶,一帮姑娘小伙亮开了嗓子就唱。听着姑妈唱的山歌,看着母亲写的文字,衰落中的山村的热闹往昔再现。
正月长工正月歇哎,送什么郎小哥,借把雨伞哎哟,请长工哎,我的哥哥;
上街寻到下街转哎,送什么郎小哥,银子寻掉哎哟,四五两哎,我的哥哥;
大嫂门上借雨伞哎,送什么郎小哥,二嫂来到哎哟,端凳坐哎,我的哥哥;
三嫂倒茶郎止渴哎,送什么郎小哥,四嫂舀水哎哟,郎洗脚哎,我的哥哥;
…………
七十岁了,他还是好劳力
文/王桂凤
大田是我丈夫姐姐的儿子,他高大挺拔,有模有样。他父母就他一个儿子,还有两个是女儿。他自己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是人人称赞的好劳力。
他母亲今年已八十八岁,身体还很硬朗,自己住在老屋里,生活会自理,但大田坚持天天送早饭给母亲吃。他住新屋,离开老屋有三四分钟路程,不管刮风下雨,冰冻天寒,他每天都是如此。他叫母亲跟他住在一起,这样照顾起来更加方便,可年纪大的人,就喜欢一个人住,自由,他就依着母亲。母亲这边吃的用的,全是他拿过来。有句古话叫“孝不如顺”,他就尽量顺着母亲。
记得大田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到我家帮我磨蕃芋(当年我也二十岁光景,我比他小一岁)。那时的蕃芋粉,是要先把蕃芋洗干净,再放在缸里用手工磨,大田他什么都会干,自然这活计他也会。我叫他吃晚饭,他说在家吃了再来的,我也没多想,他就开始磨蕃芋了。两箩筐蕃芋,他磨好了,后来再加一箩筐,他又磨好了,他回家了。
我后来才知道,他那天在家根本没吃晚饭,生产队一休工,他就往我家赶。他是看我们都已吃过晚饭,在收拾碗筷,他不想麻烦我们再起火,就说吃过了。他那天饿着肚子给我们家干活,而蕃芋是拿在手上一个一个放在缸的边沿磨,三箩筐蕃芋,他得花多少力气啊,现在想想,我心里还实在过意不去。
七十年代,我丈夫在外教书,我们家没有劳力,每年都要雇人砍柴,每次雇人,就少不了有大田在场。他帮人干活很卖力,每次,他砍的柴,都是几个帮工里面最好的,柴也是最大担的柴。我们大队周边几个村子,每逢谁家有什么事,不管喜事白事,都要叫上大田。他随叫随到,干起事情来,既麻利又稳当,没有什么人不为他竖大拇指的,都说:大田办事,我们没什么不放心的。
大田好样,他的后代也不赖。他的儿子和村子里的几个小年轻去杭州城里的一个工厂干活,其他几个都做不牢回家了,他儿子不但干得很好,而且还在城里安了家,娶了媳妇,生了女儿。他儿子一直在那个厂里,步步高升,深得老板的赏识。可见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父子两人都是让人称道的,叫绝的。
大田还多才多艺,他会拉二胡,也会说快板。四十多年前,他组合了四个人在五七夜校里表演,我至今还记得几句:打竹板,开口笑,今天我来作报告;打竹板,笑开颜,今天我来做宣传;我先讲,我先讲,看你争得怪有劲,你到底要讲啥事情……
如今的村子里早没有壮劳力,年轻人都出山奔向城镇了,过了年已虚岁七十的的大田仍然在出劳力,我愿他不要太劳累,能善待自己一点,愿他身子骨永远壮实,一如既往的平安。
作者简介王桂凤,年出生于浙江西部山区,现笔耕不辍,记录今朝和往昔。
《我与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奖名单
匆匆、中华、Mayleen、张悦、来自第十九层
《失恋的主妇》中奖名单
香水百合、轮胎美女、夜曦如梦
请获奖者回复“姓名+地址+手机号”到后台,三天内回复有效,过期视为主动弃奖。未能中奖的读者,请你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