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介绍 >> 正文 >> 正文

人口大逆转

来源:劳力 时间:2022/5/17

今天主要分享一本书《人口大逆转》,这本书主要讲了随着全球人口开始步入老龄化,固有的世界产业链纵向分工体系将被打破,中国想通过双循环,确保产业链上游的安全稳定。美国想通过 ,确保中游制造业的回流。世界两大经济体本质上都想构建各自的双循环,或者找到各自的互为替代。那么在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老龄化社会将推升单位劳动成本和商品成本,即体现出通胀,推升债务的名义利率。这意味着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未来债务将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但如果财政维持谨慎,经济又有衰退的风险,也会造成失业率上升。如果财政赤字可以货币化,那又会加重通胀,推升名义利率,加速债务崩盘。债务重组,债转股等方式可以缓解推迟债务危机的到来,但无法根除未来增长无法抵消债务成本的根本问题。

那么为什么过去20年西方老龄化没有造成高通胀?

因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加之稳定的政治环境,齐全的工业部门,拉低了商品的单位成本,实现了世界二十年来的低利率和低通胀,推升了资产价格。

那么站在在年时间点看,当中国加速老去,哪些国家或地区能接过中国的角色?印度?东南亚?非洲?似乎都不行。另外,新冠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受阻,推升了人力和商品成本,造成的债务危机已在一些国家愈演愈烈,大有扩展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势头。全球经济危机还未到来,地缘政治早已动荡,世界经济分工格局的变化,也必定会反映在地缘政治中。目前发生的一切可能只是未来老龄化社会所要面临危机的预演,没有足够科技进步的老龄化社会将使资本主义世界陷入死地,这就是全书所要告诉我们的。

本书认为老龄化社会,由于自动智能很难替代人文关怀,因此会增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医药消费随着生命末期的来临而增加,那么从事其他行业的年轻劳力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增加劳力成本。在这里并不苟同,我更倾向于老龄化社会前半段是通胀,后半段是通缩。前半段财政及个人储蓄尚有盈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若往此处发力,确实如此。但后半段深度老龄化财政亏空,如果贸然采用财政赤字货币化强行拉需求,会导致通胀和失业率之间两难选择,到 债务危机以崩溃通缩收尾。

另外税收角度,在蛋糕做大过程中,税收调节收入分配,是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多赢局面。但蛋糕变小过程中,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处理不好就会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会打压想继续做大蛋糕人的积极性,导致蛋糕总量反而变小,另一方面,利益阶层财税费用转移,又会导致收入不平衡反倒加剧。在经济下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分配制度,似乎是一个无解难题。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请勿根据本人言论盲目交易股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