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受人爱戴的耿彦波市长正式辞去所有职务退休了,这在体制内的干部里非常少见,按照惯例,60岁的耿市长应在两年前退居二线,转岗人大或政协,这样可以延长两三年政治生涯,可耿市长放弃了升官的机会。他说:“我对升官发财不感兴趣,只想做些事情。”
就这样用五年领导生涯换取了留在太原为百姓做些实事的机会,舍小家顾大家,这也是耿市长一贯的作风,这也是为什么耿市长能如此受人爱戴。耿市长在任期间,无论在何地,是何官职,在其位就谋其政,目光超前敢想敢做,一心为了人民。
皮鞋从未干净的耿市长
耿市长为了城市发展经常大刀阔斧的拆迁建设,事事亲力亲为,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每天四五点钟就出发往返于各个工地,经常在工地上办公,与工人们同吃同乐,夜深了才会回家。
在工作时耿市长像是金刚不坏的躯体,可毕竟已过天命之年,耿市长回家时总会一身疲惫,耿市长的司机曾说耿市长回家时上楼梯都要家人搀扶。
耿市长所有爱民的心,在他的皮鞋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一双皮鞋不知穿了多久,每天往返于工地沾满了灰尘,几乎从来没干净过。
在结束五年任期调离大同时,各家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一人一元钱集资为耿市长买了一双新皮鞋来表达大同市民对耿市长的爱戴和感激之情,那场面每每提及都会感动。
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耿市长
在灵石县就任县长之时力排众议,将当时千疮百孔的王家大院焕然一新,王家大院历史悠久却疏于管理,多年来早已破败不堪,可是作为古晋名片,怎能落得如此下场,耿市长决定重建王家大院。
可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并且需要对周围居民大量拆迁,搬迁,历任县长多不愿意动这个大手术,费力未必讨好,稍有不慎就会天怒人怨,又劳心劳力。
可是我们的耿县长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力排众议动用大量工程队和近万的资金开发王家大院,最终使王家大院成为晋中双宝之一。
王家大院旧址
大同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资源输出大城,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新中国工业的崛起立下赫赫功勋,可近年来一直没有转型,使大同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没落,污染严重,经济发展一直没有起色。
在大同任职期间耿市长曾说过自己的愿望:“我希望我哪里都不去了只希望剩下的几年能把大同老百姓拆迁安置好,文化啊,产业啊,都安排好我的一生就没白走这一遭”。
为了这个愿望提出一轴双城的设想斥资亿,拆迁十万户,以御河为轴西边的旧城内的古城墙进行修复,老城区大幅改造,改善环境,古文化街区重新建设,东边新城大力开发,改善交通,终于使大同成为山西有名的历史名片,把大同这个品牌做了出来!
转眼间五年已过,老耿调离大同,去了太原又给太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构建中环路体系,八河治理,新建多座大桥勾连交通,地铁一,二号线筹建,武宿机场扩建,城中村改造计划个城中村的改造一般人没有耿市长的魄力。
除此之外,耿市长致力于挖掘山西文化产业,普光寺圆通寺修复,晋文公祠建设,青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等等等等政绩数不胜数,给太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原的百姓曾经说耿市长把前几任太原市长欠百姓的都还了回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永远一线的耿市长
年太原暴雨,城市内涝严重,耿市长亲临一线指挥,冒着大雨检查雨情,与环卫一起疏通排水。所有的拆迁,建设,无论有多么艰苦的环境,耿市长始终都在一线,与工人们并肩战斗。
即使到了要退休的年纪,耿市长也没有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依然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一线。真真的是人民的好市长,这才是人民父母官该有的样子!
古有晋文公,西门豹,现代有耿彦波,耿市长的汗水化为甘露流入汾河,耿市长鞋上的尘土代表着黄土高坡的人民对他的喜爱。
耿市长的泪是晋中百姓的辛酸与希望,耿市长虽然退休了,但是赠与太原,榆次,大同,灵石百姓的恩情永远不会忘,给他就任过的城市带来的变化也会永远的留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之中。
曾经破败不堪的王家大院因耿市长的改造焕然一新,带动整个灵石的GDP更上一层楼,曾经垃圾靠风吹的脏乱差的大同如今成功将黑帽子脏帽子变成了“绿帽子”,把地下经济转变为地上经济。
太原自不必说,交通越来越便利,曾经落后的经济也搞上来了,努力的追上其他发达的省会城市,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敢想敢做的耿市长,没有他顶着压力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没有这些城市的今天,耿市长才是真正为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官。
其实我国的历史上不乏为民请命,敢做实事,能做实事,会做实事的好官,现代更不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干部队伍愈加的清廉。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为人民服务的心远远不够,真心希望像耿市长这样敢于承担责任,真实为百姓发展谋福利的好官不是昙花一现,由点连成片。
有耿市长这样的好榜样,我想,以后会涌入大批像耿市长这样敢做会做的好官,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好干部多了发展必定更快,到那时,中国梦必定梦想成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