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这个东西,
就像男人的野心、女人的欲望,
你可以不承认它的存在,
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其实都是为了得到它!
这个世界是以力量而不是以善恶来评价一个人的,权和钱,始终是世界的主宰,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硬道理。
所谓人人平等,不过是安慰小人物的童话,一个温柔的骗局!
一个人有多大能量,才能处于相应的阶层,和层次差不多的人平等对话,这是古今不易之理。
就拿所谓的“九流”来说吧。
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庄田;
中九流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是:一流巫师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剃头的六吹手,七戏子、八盗窃、九卖糖。
你看,这“九流”不就是古代的阶层么?时至今日,新社会环境之下,人们的职业、社会角色、身份虽然各有不同,但实际上,依然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阶层。
山人作为一位初窥门径的命理师,平日里也接触过各个阶层的人,今日得闲,结合美国人保罗·福赛尔的《CLASS》一书,把自己心目中国内的几个阶层勾勒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包涵。
看不见的顶层
这一阶层是无法用“身价”“名气”这种词汇来定义的。
他们或许有钱,但他们的力量并不来自于财富;他们或许有名,但他们的威望并不来自于名气。
因为他们就是决定了财富分配权的那些人,是一切能量的来源,是“大哥中的大哥”!
有资格进入这一阶层的,恐怕也就百十来个家族,这些凡人无法看到的家族身上,都有着巨大的能量,甚至拥有“言出法随”的能力。
换句话说,他们不需要背景,他们就是背景本身!
准顶层
如果说,上面那个阶层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接触到的,那么,在准顶层这个阶层里,就开始出现我们所熟知或至少有所耳闻的名字了。
判定准顶层的衡量标准依然是“能量”。
从本质上讲,准顶层是“看不见的顶层”的代理人,他们本身并不是“能量”的来源。
但即便如此,对于再往下的阶层来说,准顶层说的话也如同口含天宪,他们有能力制定和改变某个行业的核心规则,那些依靠此行业吃饭的人,见到他们就像见到老祖宗。
换言之,准顶层就是绝大部分顶级富豪的生养父母,富豪们想吃这口饭,首先要看这些大爷们赏不赏。
上层
这个阶层是普通人有可能接触到的天花板了,比方说搞房地产的国民公公、皮带哥,搞互联网的二马,还有搞影视的二王,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具备“影响”某一产业或某一领域的能力,但该产业或领域并不会因他们的存在和泯灭,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上层”与“准顶层”之间最大的差距。
不过,尽管这一阶层的人已经站在99.%的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是“绝对风险最大”的群体。
比他们阶层更高的,一般有能力把事情按在盖子底下,实在盖不住了,一般也会通过向其他家族低头妥协,的歌善终,不至于往死里搞。
比他们阶层低的,在大爷们眼中不值一提,拿出来做替罪羊都不够格。
只有这个阶层的人,一旦出了事,或许就会成为用来儆猴的那只“鸡”。
所以他们在公开场合往往表现得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僭越之举。之前撕葱表现得有点飘了,你看现在是不是也不露面了?
中上层
中上层或许是普通人拼尽全力,有可能摸到一点边的天花板了。但如果没有天大的机缘,也是痴心妄想。
比方说,那些身价几十上百亿的北上广著名企业家,以及武媚娘那种娱乐圈顶级大咖,就是这一阶层的典型代表。
前面几个高级阶层,可以等同国外的“OldMoney”这个群体,也就是所谓的“老钱”。他们不需要靠奢侈品来炫耀自己的价值,因为底蕴就在那里摆着。
与之相对,中上层就是“NewMoney”,是最沉溺于物质快感的阶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小李子扮演的那个盖茨比,就是中上层的最好写照。
比方说,上层喜欢住在北京的各个大院,还有三里河和团结湖片区,上海的话则是武康路和长宁静安交接处,都是闹中取静的地方。而中上层则不然,想找他们的话,你就去北京的万柳书院、霞公府、天安国汇,还有上海的汤臣一品、星河湾、仁恒河滨花园,在门口坐上几个小时,一找一个准。
再比如,上层身上穿的衣服,可能一个logo都没有,看起来很低调,实则是巴黎顶级裁缝定制款,一件顶普通人好几年的收入。而中上层的女性,则是清一色的爱马仕、巴黎世家等奢侈品牌。
至于中上层的男性,则以手表和座驾作为身份的标杆,比如说,你可以戴劳力士,但不能戴绿水鬼,最好的选择永远是江诗丹顿、百达翡丽,积家之类。你可以开保时捷,但不能开和BOXSTE,那不符合你的气质。
中上层与准顶层和上层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生看似充满了奔头,却不知已经到了尽头”。
啥意思?
准顶层和上层都有传承,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基本上也不可能往上挪一丁点儿了,毕竟越往上走,“阶级固化”的阻碍越大,到了那个程度,你不必问自己该怎么进步,问就是没有!
但中上层是“newmoney”,是暴发户啊,他们没那么多底蕴,无知者无畏,所以就不会有那些困扰。而且你去看,很多中上层的人士还比较年轻,一般在35-50岁,因此觉得自己的人生还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他们说话做事,总是透出一股子急功近利和表现欲。
他们渴望能在名利场上谋得更多的财富和名气,并希翼这些成就能让他们一举翻身,让自己的阶层地位再往上窜一窜。
但他们不懂,财富永远做不到量变产生质变,哪怕你拥有几亿乃至几十亿,也属于“个人永远花不完,做大事儿却远远不够”的范畴!
标准中产阶层
某种程度上,标准中产阶层和中上层一样,也算各自领域里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影响力比中上层要逊上一筹。
正因如此,中产阶层是中上层的最大追随者。
如果中上层的女性背爱马仕,那中产阶层的女性多半就背LV、GUCCI之类次一等的包包。如果中上层男性开保时捷,那中产阶层的男性就开BBA的高端车型。
这一阶层的人多半集中在地产、金融、文化、咨询、互联网等容易造富的领域。他们就是令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所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老公”。
毕竟,这一群体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已经非常卓越了。闲暇时买买大众款奢侈品每年带着全家来一场高端定制出国深度游,然后发发朋友圈晒晒幸福,就足够满足他们那份虚荣心了。
活跃在各大平台的“媛”们,一般也就处于这一阶层,或者假装自己在这一阶层。
准中产阶层
准中产的上下限跨度比较大,既有任职于五百强的中层干部,也有蒙祖上余荫混到一笔不菲财产的富二代、拆二代等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体制内普通工作人员,也可以算在这一群体里。
虽然准中产的身价有很大差异,但大体上可以归类为“能管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田,但在事业上谈不上多么杰出”的类型。
他们的消费观念与标准中产阶层差不多,只是购置奢侈品和体验享受型消费的频率要低很多。但比起下面几个贫民阶层,准中产的生活水准已经足够精致了。
上层贫民
上层贫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快递员、外卖小哥,以及滴滴司机了,也包括那些拥有自己买卖,但做的不大的小生意人。
他们或许凭借努力和辛苦,能赚到和准中产差不多的钱,甚至有些上层贫民赚的钱比一部分准中产还多不少,比如在北京CBD楼下卖鸡蛋饼月入三万的大婶。
但他们仍不是准中产,因为他们赚钱的手段,都是基于大量的个人时间和体力劳动之上,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并不提供任何可上升通道和机遇。
区分上层贫民和准中产的界限,就是他们是否具备能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长期生存下去的能力。
毕竟,很多在北上广能月入几万的鸡蛋饼大婶、煎饼果子大叔,到了不能胜任体力劳动的岁数,终究还是要黯然回到家乡度过晚年的。
下层贫民
如果用数据拨开浮云,你会发现真实的中国并没有自媒体描绘的那般富有:
8亿人没到过北京,10亿人没坐过飞机,13亿人没出过国,如果你的月收入达到元,就超越了80%的人……
那些因为年老或其他原因,只能居于县城乃至乡野之间的百姓,以及那些十六七岁就一脑袋扎进生产流水线的厂弟厂妹,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些最普通不过的百姓,并不仅仅是人口普查册上记载的冰冷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独立的人,但他们就像空气一样,如果你不留心,甚至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
看不见的底层
在你所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或是隐藏在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夹缝里的贫民窟,游荡着吸毒的小流氓、卖淫的老娼、无所事事的地痞、四处游荡的乞丐……
他们没有任何可期的未来,也不会和你有任何往来,因此,你永远也见不到他们。
你在网上看到的狗血都市故事,其实里面的主人公,也是和你我一样挣扎着求生下去的血肉生命。
阶级的存在
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面对的“必然规律”
我们无法也没必要回避
正所谓“大富靠命、中富靠运、小富靠勤”
对普通人来说,要想攀上更高的阶层
时代进程、命运格局、个人能力
三者缺一不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