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创造财富传奇,得益于我的婚姻我的丈夫。
说出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拿下中国新一代中国女首富的范红卫,很多人好奇范红卫是谁?为何把自己当上女首富的功劳,全部推到丈夫身上?
在看范红卫,长得漂亮有气质,难道丈夫是个大款?对于范红卫的猜测越来越离谱,不过范红卫丝毫不在乎,因为她每天的工作都忙着呢?甚至还要用飞机代步。
究竟范红卫是做什么的?凭什么能一跃成为中国女首富?范红卫的丈夫又是什么人?居然能助力范红卫坐上女首富之位呢?
姐弟恋
范红卫出生普通,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按照范红卫当时的工作,估计这辈子顶多是个高级会计师。谁也没想到,范红卫成了意外。
年,大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当地一家纺织厂工作。初到纺织厂的范红卫,由于是会计工作,不少人很羡慕,因为这个工作每天做办公室,只要写写算算就能拿不少的钱。
因此追求范红卫的人并不少,不少大姐跟范红卫熟悉后,都要给范红卫找工作。当时范红卫全都婉言拒绝了,给的理由是自己年纪小,还不考虑这么找结婚。
只是,当时的同事们都十分的热情,无奈之下,范红卫也只能快速地找一个自己钟意的对象。不过这个对象出乎所有人预料。
很多大家介绍的对象,都是家庭条件很不错的,谁知这些对象范红卫都不感冒,反而对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小商贩有了好感。
这个小商贩就是陈建华,因为到纺织厂送货,与担任会计的范红卫相识。陈建华为了补贴家用,13岁就步入社会打工养家。
因为年纪小,陈建华只能托关系进了一个包工队做劳力工作。谁知拼死拼活工作好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当时陈建华被安排到脚手架上砌墙,一不小心没站稳,直接从脚手架上摔了下去,所幸离地面不高,身受重伤的陈建华捡回一条命。
但是伤情太重,医院养伤半年,因为这个情况,陈建华 养好了身体,也失去了工作。
没有生计的陈建华,只能转行。虽然文化水平不高,陈建华头脑灵活,喜欢看报纸。最终让陈建华在报纸上找到一条发财路。
当时纺织业发达,于是桑蚕丝供不应求,因此不少纺织厂为此头疼不已。看到这个商机的陈建华,就做起了生丝批发的生意。从蚕农手中收购的蚕丝卖给纺织厂,然后从中赚差价。
口才了得的陈建华,靠着好口碑和贴心的服务,跟很多纺织厂都熟悉起来。这其中就有范红卫所在的纺织厂。
作为会计,每次进货的时候,范红卫都需要到仓库清点数目给供应商结算货款。因此,范红卫就这么跟陈建华熟悉起来。
看着陈建华年纪轻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非常的了不起,于是就萌生了跟对方谈对象的看法。
可是这个想法,却得到了全家人的反对,首先范红卫比陈建华大四岁,其次陈建华家庭条件不好,而且还是小学文凭,根本配不上大学生范红卫,而且一个小学毕业的个体户,根本不会有大出息。
虽然家人都不看好陈建华,可是范红卫却认定了陈建华,觉得陈建华头脑清楚,自己小小年纪就能出来创业做生意,真的很了不起。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通过重重阻碍,结为夫妻。
不安于现状
自从结婚之后,范红卫和陈建华变成了一家人,于是范红卫向陈建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做会计没意思,我早就想辞职,我对纺织业了解,你一直做生丝买卖,不如我们找个机会自己干。
对于妻子的想法,陈建华没有意见,一直在等一个时机。
很快,镇上一家纺织厂濒临倒闭,正在倒卖厂子,得到消息的范红卫觉得这就是 的机会。于是二话不说就辞职了。
对于范红卫辞职这件事,全家人都不能理解,毕竟纺织厂可是铁饭碗,放着好工作不干,偏要自己创业,老一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
不过,范红卫并不这么想,觉得这就是天大的好机会,能用最少的价钱,买下一个随时可以赚钱的厂子,几个月就能把钱赚回来。
得知妻子的这个想法,陈建华也十分同意。决定陪着妻子拿下这个纺织厂。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厂子售价万。
当时陈建华做生意赚了二百万左右,距离四百万还差一大截,而范红卫是拿死工资的,积蓄也没有多少,为此两人只能到银行贷款。
好不容易凑够了钱,两人又跟老板一番商量,最终亿万的价格,拿下了一个纺织厂,起名吴江化纤制造厂。
工厂危机
等到工厂到手之后,范红卫夫妻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还要啃一块“难啃的骨头”。
首先厂子之所以倒卖,就是因为效益差,而效益差到发不出工资,因此两人接手之后发现,工资已经好几个月没发了,因为拿不到钱,不少工人辞职了。
没钱没人怎么开展业务?
为了能够周转起来,范红卫只能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借钱, 借了十几万给工人发了工资,才稳定住军心。
有了工资之后,工人不在离开,可是如何了解工厂败落的原因,也是至关重要。
为了了解厂子倒闭的真正原因,范红卫住进了职工宿舍。
每天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工作,一段时间后,范红卫终于捋顺了厂子所有的问题。想好解决办法之后,范红卫召集所有员工开大会。
在大会上,范红卫就所有问题实行了约法三章:
1.所有关系户进厂后,如果工作懈怠统统开除。
2.所有奖惩制度,一律改革实行新规。
3.每个月15号统一发放工资,绝不拖欠。
这三条规定一出,既保证了员工的权益,也敲打了那些蛀虫。很快在这场改革下,吴江化纤制造厂终于周转起来了。
寻求新生机
厂子稳定下来之后,范红卫就想着让厂子有新的生机,一次陈建华到外边考察,到一家纺织厂考察的时候,发现别人的机器特别的现金,一台机器每天产出米布料,而且1个人就能操作10台机器。
看到这里陈建华十分眼热,如果自家的工厂,也有这种机器,是不是产量翻倍地涨。于是赶紧电话联系范红卫。
没想到范红卫听完之后,当即给陈建华提议:先购置80台回来,我一会儿把钱打给你。
听到妻子这么爽快地答应,陈建华赶紧找到厂家订货。等机器到厂之后,陈建华佩服妻子的魄力,毕竟原本一台机器只能生产40米,有了新机器之后,一天生产米,产量增加十倍,销量自然也会提高不少。
靠着敢拼大胆的经营手段,范红卫的厂子,第二年就扭亏为盈,赚了一千万。
不过商场如战场,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很多企业一夕之间覆灭,这其中并不包括范红卫的工厂。
因为范红卫一直小心经营,提前规避了风险,让她的工厂在这场危机中屹立不倒。不过,这一次范红卫依旧看到了新的机会。
因为很多同行坚持不下去,转卖资产,这让范红卫看到了商机,收购那些倒闭厂子的厂房和设备,就能扩大经营范围。
对于这个提议,一般人肯定觉得太过冒进,一旦投资失败,在金融风暴中资金链断裂,相当的危险。
可是陈建华对妻子这个决定无条件支持:你放手去做,大不了我们从头开始!
在丈夫的扶持和鼓励之下,范红卫拿定主意扩张产业,甚至还得到了当地的扶持,从普通的纺织厂,一跃成为了江苏纺织厂的代表。
等到危机结束之后,范红卫开始反思,现在产业太过单一了,一旦再有一次风暴来袭,自己还能扛过去吗?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范红卫也跟丈夫陈建华讨论,如何规避风险,让自己的企业能够屹立不倒?
,夫妻二人一致决定,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产业多样化,即便有一个分类出现问题,其他分类也能持续发展。
为此,夫妻二人开始收购化纤厂,从一个到十个再到无数个,只要是看好的厂子,夫妻二人快速收到麾下。
很快,一个名叫恒力的集团诞生了。
集团诞生之后,夫妻二人开始分工合作,范红卫开始搞创新项目,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 涤纶,亮丝等等纷纷诞生,成为了企业的金牌产品,十分具有市场竞争力。
接下来,范红卫又把目标提高一档,直接开始筹划工业园区,很亏当地政策也支持企业变革, ,范红卫以少于预估的价格,就建立了工业园。
全面开花的事业
有了工业园之后,范红卫依旧阔步向前,开始不断的寻求新的项目,另一方面,范红卫也在努力的争取上市。
生活方面一直低调的范红卫,却在年为自己购置了一架飞机,很多人好奇,难道是范红卫有钱就嘚瑟了?
其实不然,当时恒力发展势头迅猛,范红卫又发现了新的上级,在一个项目中,范红卫发现涤纶的原料中,有一项原料国内没有生产基地,基本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发现这个问题之后,范红卫发现问题大了,一旦出现问题,生产链就会断了,如果依赖进口,供货问题和涨价的问题,都非常的影响自己的利益。
为此,范红卫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自己研发新材料,让这种纯进口材料国有化,不过,接下来范红卫了解到,这种原料国内之所以没有,是因为投资太过庞大,一般人根本不会轻易涉及。
因为这种原料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一旦涉及石化就不是小事情,可是范红卫不愿意放弃。拿出大半身价投资进去,为了项目顺利,范红卫每天四处奔波,成了空中飞人。
为了能够提高效率,范红卫不得不购置了一架私人飞机,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
年,范红卫又收购了大橡塑30%的股份,成功借壳让恒力集团上市。此后,范红卫夫妇就成了胡润排行榜的常客。
年,恒力集团更是以年营收亿,赶超华为。而范红卫也一跃挤掉杨惠妍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女首富。
不过即便是成为了首富,范红卫依旧低调,到哪里都不忘感谢家人和丈夫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