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小块一小条的土地、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这一在初期曾极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经营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地块分散化、碎片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辰魏叔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因为机械生产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劳作效率。 辰魏之所以对种地感兴趣,因为他有着自己的一套小九九,他觉得种粮不一定比不上外出打工,随着国家日益重视农业,连续出台惠农政策,农民种地不但不需缴纳农业税收,还会得到各种综合补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把别人都不愿意种的地管理好,发家致富也不是梦想。 但是当他和乡亲们提到农业机械化时,人们都不相信。他决心在农村干出个名堂来,首先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让自己先富起来。于是他贷款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开始了简单的机械化生产。 种粮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高质量,优质的粮食肯定有好价格,这些是辰魏叔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实行连片经营,可以使种地面积规模化、机械专业化,与小农户相比,规模经营具有无可比拟的议价优势。他通过集中采购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降低粮食生产成本。由于能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在播种、打药、收割等环节都便利多了。机械化的提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员投入数量,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下降。为了提高种粮效益,他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了新品种,采用科学种田方法,大量种植小麦、花生、大豆、玉米等高产高效作物,辰魏叔成为村里有名的种田能手。到了收获季节,他把粮食挑了又挑,晒了又晒,天不亮就用拖拉机拉上地里产的粮食开五六里路到粮站交公粮。连续多年,他在全村交公粮都是第一名,由于交公粮积极,每次都得到公社和大队的表扬,被村里人称为“种粮大王”。 为了降低种地成本,提高粮食质量,他考虑用复合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他又办起了养鸡场,鸡粪能作为农田上好的有机肥料。 为了筹办养鸡场,他将村北头村民的三间连排闲置房买了下来,改建成养鸡场,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他相信作为农民,只要自己勤劳,肯吃苦,就能够发家致富。他用自己种地产的玉米大豆来作为鸡饲料,用鸡粪作种地的肥料。由于他好学善学,肯吃苦,不久他便很好地掌握了饲养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他的蛋鸡养殖业发展也开始步入快车道。 辰魏分析鸡蛋市场前景看好,于是投资数几十万元兴修了两个养鸡棚。 辰魏叔有两个儿子,老大学习一般,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考虑到农村的年轻人不愿“接班”,可是总不能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养鸡在年轻人眼里是一个又臭、又脏的行业,天天跟鸡粪打交道。卖鸡蛋还比较体面,况且年轻人口才也比较好,脑筋也活络,他说服了儿子负责销售工作,他和老伴负责养鸡。有了大儿子和儿媳的加入后,人手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辰魏叔养鸡场产的鸡蛋个大、新鲜、质量好,每天主要销往本村、周边村庄及乳山县城,货物供不应求,十分抢手。 鸡蛋价格好,卖的也不错,可年底一算账不挣反赔,老两口静下心来算了算账,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观察,找出了生意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纸终究包不住火”,最后发现问题出在了儿子身上。原来儿子通过做假账的方法方式,使钱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自己的腰包 问题发现后,辰魏的爆脾气又上来了,拿起木棍撵得儿子满街跑,吓得儿子呆在老丈人家几天也不敢回家。最后还是当妈的心疼儿子,在辰魏面前为儿子求情。在她和儿子岳母的撮合下,儿子向辰魏道了歉,写下向父母认错的保证书,保证以后阳光经营。 辰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却知道,只有读书才会有出路,他把这个读书的重任寄托在了二儿子身上。 二儿子很懂事,从小就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一直很好,成功地考上了大学,让辰魏夫妇非常自豪。 二儿子大学毕业以后,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城里找了个好工作。二儿子脑子灵活,工作了一年后,看到房地产市场的热潮不减,学室内设计专业的他敢想敢干,干脆选择自己创业,由打工者转变成了老板。据辰魏叔跟村里人讲,二儿子一年的收入比他辛辛苦苦十几年挣的还要多,有了这个有出息的儿子,辰魏这个村里的“种粮状元”重新挺直腰板恢复了自信,觉得走到哪里脸上都有光。宋宋日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