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垒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的进攻,那必然是下下之策。我们还要有一个大本营,用来保护自己、指挥作战。而大本营的建造,首先要有牢固的墙壁,能抵挡导弹的攻击。
关于这一点,日军就很有先见之明,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日军会在一些高处、险要地段修建碉堡,一是阻挡我军攻势,二是保护自己。面对这些碉堡,我军很头疼,战士们也真的是有苦说不哭。我军的装备过于落后,没有办法将碉堡给攻克掉,当时唯一能够将碉堡除掉的办法就是炸药包。
为了能够将炸药包运送到碉堡旁边,很多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护送炸药包,他们带着炸药包跑到敌人碉堡旁边,然后引爆炸弹,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日本人的碉堡给炸毁。
这样的方式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战士,这也是个下下之策。碉堡这一招不仅被日本军队应用在侵华战场上,德国军队也把碉堡战略用在欧洲战场上面。而德国也凭借碉堡,确立了在欧洲战场的优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因为碉堡吃了很大的亏,而后我们也开始进行碉堡的制作。但是当时中国一切都是重新开始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进行碉堡研发的工作,再者,后来我们进入了和平年代,也就不必费心劳力的去研究碉堡了。
但是对于这个还没有被攻克的领域,还是有很多人一直在坚持着。
时随事易,我国也涌现出了很多人才,就像这位20多岁的小伙,他整天搅水泥,3月后,发明出了能弹飞导弹的水泥,为我国国防作出了贡献,也因此获国家一等奖。
这位小伙叫吴飚。自年从工程兵工程学院毕业之后,就被安排到洛阳一个研究所工作,他也开始研发碉堡修建材料的工作。吴飚深知要想攻克碉堡,首先就要弄明白碉堡的制作材料,而能够用于碉堡的材料,必须要有足够抵御导弹的能力,凭借他所学到的知识,他开始了新型遮弹层的科研设计。
所谓的新型遮弹层,就是给防御工程穿一件防弹衣,要想起到这个目的,那就必须有高强度的水泥进行配置,各种比例都需要自己去操作。
当时为了研发出需要的材料,吴飚进行了材料的配比,期间他经历很多次失败,他的手也因为日积月累的尝试,出现了很多灼伤的伤痕,即便如此,吴飚还是在继续,他还跟大家打趣说:自己当时每天的工作就跟农民工一样,在工地上面搅水泥,这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研究工作者。
听起来虽然搞笑,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吴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他的坚持让我们敬佩。经过吴飚日复一日的努力,符合制作遮弹层的高强度水泥终于被研制出来了,为此吴飚付出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他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吸取了一次次的经验。失败乃成功之母,吴飚的坚持不懈就注定了他最后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吴飚的杰作让中国的国防有了更加长远的发展,他研发出来的高强度混凝土墙壁,导弹只要一打上去就立刻被弹飞,有了它,我们能极大地抵消导弹的攻击了。
吴飚凭借这个成果,也最终获得了中国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吴飚所代表的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公民,大家都在竭尽自己的全力,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我们也希望我们所做的努力能够跟吴飚一样,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