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那个考古文化最契合五帝,那非龙山文化不可。
如果说那个考古遗址最接近尧舜,那非陶寺遗址莫属。
陶寺遗址真的就是尧都平阳吗?就现在的考古资料来看,只能说:“无限大不等于一,无限小不等于零。”
如果有一天考古学家能证明陶寺遗址就是尧舜之都,那么五帝的历史将如何改写呢?
首先“尧”将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代首领的专属称谓,夏称后,商周称王,秦以下称皇帝,那个时代首领一把手都称“尧”。尧不是一个人,那是几个人呢?很有可能就是陶寺遗址九个王级大墓墓主人的合称。
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关于五帝时代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就能解释得通。
例如:为什么五帝一个个长寿得令人窒息。
读《史记》的时候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五帝一个个都和《黄帝内经》描述的上古之人一样“春秋皆都百岁,而动作不衰”?
“动作不衰”也就算了,还一个个坚持在“劳心者治人”的领导岗位上,发挥发光发热。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一把年纪了还不辞辛苦到处巡狩。
如果说帝尧有零有整的活了一百一十七年,这就真的让人匪夷所思了,就古代的卫生医疗水平,年过七十已是古来稀,长命百岁更是遥不可及,何况劳心劳力的首领。
古人真的那么长寿吗?
这个问题比陶寺遗址是不是尧舜之都好回答多了,答案是否定的。据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老师的研究,不算奴隶和早夭儿童,商朝人平均寿命在三十五左右。商朝况且如此,远在五帝时代人们的寿命可想而知。
那为什么太史公在《五帝本纪》里有板有眼的记载帝尧享年一百一十七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都是说不通的。
但如果“帝尧”不是一个人,而是九个号称“帝尧”的联盟首领,统治联盟一百一十七年,那就说得通了。
为什么九个人会变成一个人呢?
上古传说,总是习惯性把一个族群的好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投射到族长身上。也习惯把几个族长做过的好事或者坏事叠加放大到最好或者最坏的一任族长身上。
就像火影忍者里的火影,初代目和二代目都是千手一族担任,三代目是袁飞,四代目是波风,五代目是纲手,六代目是旗木,七代目是漩涡……由于历史久远,史料残缺,后人能看到的是火影干了什么,火影又干了什么,不明所以的人们慢慢把火影这个职业当成一个人,把几代火影干过的事都叠加到“火影”。
把职业当做一个人也算是中国上古史的一个光荣传统了。就像共工,明明就是一个上古水利部长,是一个职位。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缺失,一个职位就莫名的被拟人化了,变成了一个人。前文流水的五帝,铁打的共工。铁打的共工,打铁的五帝已有详叙,本文就不赘述。
也像子贡说的一样:“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反过来我们也可说:“尧舜之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喜居上流,天下之善皆归焉。”
好的坏的都被无限放大,好的美如花,坏的烂成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