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茄叔被一部剧刷爆了朋友圈。
原因是这位让男人魂牵梦萦,让女人自愧不如的水晶女孩。
终于回归了。
豆瓣上,近十万人为第一季打出了8.8的高分。
作为一部万众期待的爆款美剧。
且听茄叔与你们一起唠唠,它的魅力之处。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
在大多数人眼中,《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是一部典型的喜剧。
狗血又不落俗套的剧情,出口成脏的脱口秀表演。
每三句台词里,就有一句能让你捧腹大笑。
而女主的女强人形象,复古精美的服装。
也时刻标榜着旧时代独立女性的旗号。
怎么看,这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女主爽剧。
但茄叔却认为,它更像是悲剧,一颗包裹着糖衣的药丸。
拨开了表面,生活中残酷的真相显露无疑。
就第一季来看,女主是一步步被推上了脱口秀的舞台。
麦瑟尔夫人来自一个富裕的犹太家族。
她对自己的身材形象极为严苛,永远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
每天用皮尺测量自己,精准的控制身材上的变化,即便怀孕也不例外。
晚上要等丈夫入睡再进行护肤,第二天早早起来重新化妆躺下,为的是避免丈夫看到卸妆后的自己。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哪个男人不想每天晚上为了这种身材回家。
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她二者兼得。
而她的丈夫偏偏,为了一个不会削铅笔的秘书出轨了。
女主的生活计划第一次被打乱,酒精的作用使她鬼使神差的走上了酒吧舞台。
痛斥自己丈夫的行径,并且疯狂吐槽自己的操蛋生活。
原本应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把台下的人都给逗乐了。
并且她还一“脱”成名。
退,她没有工作,没有房子,丈夫正在和秘书同居。
就连回到家向父母哭诉,反被老爸下令:给我穿上他最喜欢的裙子去把他找回来。
她退无可退。
于是,她选择用话筒杀出一条血路。
如果说第一季的麦瑟尔夫人一直是被动的前进,那么到了第二季。
她有了选择的权利。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对于女性来说。
有选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而做出选择,才是麦瑟尔夫人冲破时代牢笼的第一步。
第二季女性虽然陆陆续续开始走进职场,但也仅限于电话接线员、商场柜姐等服务行业。
你想上台讲脱口秀?不好意思滚一边去。
本来安排在第三个登场的女主,直接被无视挪到了最后一名。
但女主可是不好惹的。
你有灯光,我有苏西。
你说我靠身体上位,我笑你不得不演喜剧才能找到做爱对象。
你们讲的是不知哪里搬运过来的段子,而我描述的是血淋淋的真相。
悲剧才是喜剧的内核,最大的悲剧不正是女人吗?
那么谁又能比女人更有资格描述喜剧呢?
这里的女主是走投无路,破罐破摔吗?并不。
她早已有安身之地,还可以大方让苏西来家里泡澡。
前夫也表示深爱着她,打算买下一栋公寓重归于好,主动权又回到了女主手里。
另一方面,她还与本杰明医生擦出了火花。
此时此刻,退路反而变成了一条康庄大道,她不需要再一个人前进了。
但她偏要一意孤行,选择这条难走的路。
因为,她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可能,她真正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独立女性。
从前的生活是个悲剧,那么从现在开始,它将变成我口中的一个笑话!
在茄叔看来,第一季着重表现在女主对社会物化、歧视女性等不公现象的宣泄。
而相较于第一季的放,第二季则收了许多,将脱口秀的部分弱化,更多的转化为展现这个年代的人物群像。
或许看起来不那么爽,但人物的内心却变得更加细腻丰富。
不仅仅是女主,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了成长,找回了更好的自己。
前两集,女主的老妈突然戏剧性的搬到了巴黎。
这是一个没有佣人、没有家具、和男人共用一个厕所的房子。
但妈妈却自得其所,还养上了一条狗。
她给出的解释是,她觉得自己在纽约不再有生活了,已经没有用了。
看起来是很任性,实际上是十分悲哀。
离家好几个星期,并且将地址贴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丈夫却始终没有发现。
女主来到巴黎劝说:我想你了妈妈。
妈妈的回答是:我也想我自己。
女主的妈妈怀念的是从前在大学生活独立自由的自己,而不是一个为了家庭劳心劳力却不被重视的自己。
妈妈这场突如其来的“叛逆”,让丈夫变得不知所措。
而典型智商高,情商低的女主爸爸,在跑到巴黎哄回妻子的过程中,也逐渐被眼前全新的妻子所吸引,开始学会尊重对方。
不仅在巴黎与妻子渡过一段亲密浪漫的时光。
并且就[艺术学院为什么没有女老师]这个话题站在了妻子这边。
讽刺吧,艺术学院从女性手中赚取学费,但并不打算为有学识的女性提供平台。
而身为多年大学教授的爸爸,是在尝试理解妈妈之后,才发现这个一直匿藏于他身边压迫女性的社会现象。
就连上一季出轨、抄袭、连搬家都要顺走女主箱子的世纪渣男前夫哥。
被女主的成功伤到了自尊心,才意识到自己曾是个躲在保护伞下的巨婴。
自此接管起了家族生意,变得愈发成熟。
我们可以看到,麦瑟尔夫人的影响力到了这一季才真正开始散发出来。
难道女性独立得益的仅仅是女性吗?
相反,男性并不会因为女性地位的提升而受到威胁,反而解放了自己狭隘的思想。
女性不能上台表演脱口秀,女画家的画卖不出去,结过婚的女性不能参加泳装比赛...
这些古板的狗屁规则真实的存在于那个年代。
麦瑟尔夫人踏出的这一步,同时也为身边人敲响了警钟。
打破规则又如何?
你看,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之所以能成为爆款。
主要还是在于它身上女权主义的话题性,戳中了社会的痛点。
女权主义,你也可以认为是平权主义。
换言之,女性最大的诉求是地位要等同于男性。
至于你是相夫教子,还是在外打拼,只要是你的选择,都无可厚非。
只可惜那个年代的大部分女性,都不曾意识到自己手握选择的权利而随波逐流。
茄叔犹记得当女主妈妈跟艺术课学生聊天时随口一问:
你们都学了这么多知识,准备拿来干什么呀。
结果,所有人都懵了。
有趣的是,当你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时,有人抛出了一个答案,你就会顺势接住。
女主妈妈给她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我女儿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个合适的老公,而商学院最好找。
聊天结束后,就有将近一半学生要求转去商学院。
而麦瑟尔夫人之所以特别,因为她在思想上达到了真正的独立。
6岁,她决定俄罗斯文学作为她的专业。
12岁,她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发型。
13岁,她宣布自己将会去布林茅尔大学。
未满30岁的她,接了一个五分钟的电话之后决定一个人度过余生。
就算你给出再多建议,老娘也要自己亲自走一遭才知道。
至于麦瑟尔夫人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据说第三季已经开始制作。
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