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介绍 >> 正文 >> 正文

坐拥茶山的姑娘带你识茶辨茶二

来源:劳力 时间:2022/6/8

从年开始,每年我的朋友圈都会腾出大约二十多天为自家茶山做宣传,这件事已坚持了八年,最近我又开启了年的茶叶售卖工作,引来各路英豪问道茶林秘籍,我将很多朋友的共性问题做了整理,以“茶语课堂”的形式做一些分享,希望能为朋友们答疑解惑。

首先声明,我虽是从小靠山吃茶长大的姑娘,祖祖辈辈都是地道茶农,但是并不敢说自己很懂茶,因为中国六大茶类所蕴含的知识实在太过广袤,且“一方山水养一方茶”,对于不同茶类,也是“隔茶如隔山”,在此,我主要分享关于绿茶认知的一些常见问题,从中也让喜欢我家茶的茶友们对自己所喝的茶多一些了解。

今天咱们就接着上期的问题继续聊呀!

一、你家的茶冲泡有何讲究?

个人认为绿茶并不适合复杂的茶具,高点儿的玻璃杯就是最好的选择,喝得时候欣赏汤底那嫩嫩的茶芽在杯中时起时落、浮浮沉沉,最后终于落下,四时流转于茶中,天地交融于心间,那早春自然蒸腾出的芬芳便沁到心脾,仿佛凡体与自然完全融为了一体!若用茶具把绿芽和茶汤分离后饮用就感觉不是那味儿(也许是个人偏好),如果你是个馋茶的,冲泡后等不及绿芽安定于水下就迫不及待想要饮用,然又嫌漂浮的茶叶影响畅饮,可以选用带有过滤层的玻璃杯,之所以如此大力推荐用透明玻璃杯沏茶只因那美感不止关乎味觉、嗅觉,还有视觉,隔着玻璃杯欣赏那鲜香嫩爽的茶芽,如水洗翡翠,涤荡心灵,洗尽铅华。对于水的选择,一方水滋养一方茶,茶山的天然泉水泡出的滋味自然是最好的,毕竟茶叶就是“吃”这个水长大,浑然一体自是妙不可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推销茶叶的人会带上当地水,当然这样的条件对于大部分茶友来说不现实,如果习惯用订购的大桶水或矿泉水泡茶的朋友,我建议真的可以多尝试几种,因为不同的水泡出来滋味会有区别,找到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至于水温嘛,大多说法是不建议用沸水冲泡绿茶,防止茶叶内物质析出过快,不过我们茶农人家没有那么讲究,大多还是用沸水冲泡,总感觉沸水“砸”出的味儿更香醇且可以帮助茶叶更快安定于水下。对于每年四月底茶忙季节收尾时采摘的茶叶,茶农们更是喜欢早起用一个大瓦罐壶煮上一阵,如煲汤一般,若遇天气寒冷,则一整天用文火慢煨保温,因为老茶不经熬制根茎里的味儿很难出来,中途喝完加水继续熬,总能熬出滋味儿,这壶老茶就是全家一天的饮品,渴了就喝,这也是我从小的生活写照,因此在上高中前,我的意识里水是半成品,加入茶叶方可饮用,如果你去到我们老家,常常会听到只要是断了母乳会说话的孩子,哪怕只有三岁,渴了会朝大人说“我要喝茶!”而不是“我要喝水!”,这再正常不过。

二、据说市面上不乏才一两百甚至几十块一斤的茶,你家茶的卖价比上不足,比下也有余呀?

是的,市面上虽然什么样价位的茶叶都有,但是可以说太过便宜的价位不可能是纯手工采摘的高山茶,因为高山茶采摘难度大、人工成本高。茶叶有个特性就是一旦冒出后当天不采下就会变老,老了便影响卖价,所以没法仅靠自家劳力采摘(很多茶农默认自身劳力属于零成本),在黄金期必须雇佣采茶工,采茶是个辛苦活儿,风吹日晒下山头劳作加上山高路险,理想的采茶工可遇而不可求,并不好请,虽然每年采茶的工费标准村里都能统一起来,但在为了争取优秀采茶工这件事上,东家们也着实“内卷”得不轻——比东家人缘,比伙食好坏,比住宿条件,比是否报销路费,比采茶工作结束是否赠送点茶叶等额外福利......再有,按五斤鲜叶制成一斤成品干茶,以一个采茶工一天正常的采摘量和目前的工费标准来算,仅采摘工费每斤干茶合下来就不下两百元,即便是尾茶成本亦如此,所以如果不考虑茶农在这一年周期中全家打理维护茶山的劳力成本以及因“内卷”而做的其他投入,也且先不论很多靠山吃茶的人家一年的经济收入就依赖这不到一月采茶期卖茶所得的现实,抛除制茶的繁琐工序,默认能靠茶农自身劳力实现的事都为零成本的话,也要考虑支付给采茶工的工费以及后续零散售卖需要花去的购买包装盒和快递费用这些需要支付出去的“硬成本”。我提过我家茶叶每年大约在清明前开采,谷雨后基本就结束,每年只有三、四周的采摘时间,采完就剪枝等来年清明再吐新叶。这里要强调的是四月下旬正是很多地方如火如荼采摘春茶的好时候,我们家为什么就结束了呢?其实结束并非是因为无茶可采,记得小时候很多人家也会采到五、六月份,一旦采到那个月份茶叶便老得像野菜,也非常廉价,因为当时茶农没有外出务工的渠道,靠山上茶叶维持一家人生计,能多弄点收入算点儿,而现在茶农们可以把劳力投入到其他渠道挣钱,谷雨后的茶价利润太过微薄,远不及务工所获,茶农们只好忍痛放弃,靠前期的高价茶抓点收入,然后便早早地把茶叶收尾剪枝外出挣钱,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高山茶就算找茶农直购也不可能有一两百甚至几十块一斤的价格,也是每年采茶期如此之短的原因,因为茶叶一旦跌到接近成本的价格,茶农们就放弃茶园去城里务工了。偶有年份对于最后余出的少量尾茶我会以活动价售卖,虽然在部分朋友对茶叶的认知里可能还不够低价,但基本已经属于为了清库存而不计成本了,毕竟茶农和茶商的心态完全不一样,茶叶采摘一旦结束家里若有存茶,茶农多少会心慌,因为平时不做茶叶生意,过了茶时也鲜有经销商会上门收购,茶农们常常担心后期没有销路,因此存着茶心头便觉压着事儿。

三、你说茶农直购就是要尽可能给到最大优惠,为何又说自己卖茶的原则是不能低于当地经销商收购价?

溪口高山茶在安徽不小范围内还是颇具名气的,也受到不少茶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