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在全国范围上讲大致分为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培训、上岗。
笔试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几种方式
1、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等)
2、教育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验
3、教师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
4、其他
面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微型课(一般为15分钟没有时间的课)
2、说课
3、教育问题结构化面试(较少)
既然知道了教师招聘考试的普遍类型,那下一步就是定位你要考的地区,具体的方法为:
1.找历年招生公告。现行教师招聘除了个别省份(应该是安徽、四川等)走在前列,实行全省统一招聘,这以后会是一个大趋势。大部分还是以县级政府招聘为主。找到公告看看是否符合条件,这决定着你是否能报上名。然后重点看看考试内容,这部分认真领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这就是你要准备的考试大纲。2.找历年考试真题。确定以往年的公告自己可以报考之后,开始找真题。可以先在网上搜搜看看,找找当地考试书店,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到当地人事部门找找有没有,也可以问问往年考上的亲戚和学长、学姐之类的。(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对于考试而言最能让你了解考试的就是往年的真题,但是在市面上见到的真题要么是假的,要么是很久以前的,碰见真正的真题几乎没有!如果真的没有真题,可以找我。)3.确定自己的位置。以前是否有相关考试的基础和经验,离考试时间有多久,如果在校生我希望你根据招考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死记硬背都行(这里要对大二或者大三都开始准备教师招聘的童靴提出表扬,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让自己学习感到疲倦,因为一天疲倦的学习,可能半个月你都不想摸书)。如果招考公告已经出了,可以结合真题进行以点带面的学习。譬如一道考题有四个选项,A是正确答案,那么你还得知道BCD三个具体内容,复习范围尽可能的宽泛。4.调整考试心态。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想有稳定的工作,一辈子考上一次就够了,但也要把握住每一次的机会,有想法就去试试,不患得患失。5.注重考试技巧。平常我们在学校大多经历的都是“过关性考试”,而现在社会上招考的都是选拔性考试,并且依照现阶段的考试分析,客观题(选择和判断)越来越多,甚至可能成为一个趋势!按概率学说,选择题每次蒙正确的几率就是四分之一,如果你排除两个错误选项那么你正确率就是二分之一。如果遇到主观题,要动笔时候看看能不能在卷子上用铅笔打下横线,让卷面更加的干净整洁。综上是笔试部分,祝你好远。
面试应该怎么准备呢?
1、知道这次考试的组织形式(具体参考上文)
2、知道这次考试的范围,并找到教材和教师用书(大部分地区会具体给出面试为XX版教材XX年级X册)
3、找相应的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可以是当地教育局的教研员,学校优秀讲师,让他们听听你的课,并给你一些意见和建议,你可以进行改正。
4、放轻松自己的心态。忘掉自己的不好意思,要把自己当成个演员,先从行为上展现自己教师的风采(可以在家给全家人讲课,虽然他们不懂内容,可以让他们看看姿态自然不自然)
教师招聘考试教材节选
远古时代,所有的生灵都按本性生活。不知是何时有一类动物在不断的斗争中进化,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环境,懂得了制造和使用工具,--------这就是最早的类人。不知经历了多长时间,类人摸索出来各种各样的技能。(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在这个时代,为了部落的强大,为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代代工匠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倾囊相授。他的弟子可以是部落里任意一个人,同时这些经验和技巧也没有高下之分,这就是最早的教育——原始教育。
特点是: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3、言传身教和模仿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时间接着往后走,一直到启建立夏朝,中国也开始步入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就有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分类,教育也跟随着意识形态发生着变化,开始为统治阶级服务。奴隶社会的教育最明显的变化是,开始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奴隶社会的目的是培养奴隶主。
学校产生的原因是:
1、社会生产不断改良
2、出现了专门的脑力劳动者---教师。中国奴隶社会中政教合一,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埃及的教师特点是以吏为师,以僧为师。
3、文字的出现。为更便利的传播和交流文化知识提供了可能。
这样的教育方式也造就了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充分说明了奴隶社会的教育鄙视和脱离社会生产劳动。奴隶社会的教育主要为了培养奴隶主,所以他们的教育内容也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分别是:(奴隶社会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这时教育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
广义上的教育包含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最新出现的学校教育。而狭义上的教育就指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同样在大洋的彼岸欧洲也进入了奴隶时代,但是他们的教育就和中国的教育不一样了。在欧洲大地上出现了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为了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被称为最早的“完美教育”。后来雅典被斯巴达所灭,斯巴达的教育特征也特别显著,目的就是培养骁勇的军人和武士。
社会的不断发展,奴隶社会已经满足不了小伙伴们了。人类正式踏入了封建社会,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样依附于生产关系的教育也有它的新特点。教育不仅仅有了奴隶的阶级性、还具有等级性。比如唐代的中央官学设有‘二馆六学’,规定:弘文馆、崇文馆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国子学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太学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四门学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书学、数学、律学则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学者。
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教育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育的方法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的组织形式是私塾教育也就是个别教学。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是点点滴滴的,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也有可能是作为比较年轻的学科,教育学牵强的把一些对人类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也阐述了各自教育观点的人拉近队伍里。
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
同样欧洲的封建社会也有自己的教育的传承。
欧洲为了维护统治产生了麻痹民众的教会教育和镇压群众的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是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的内容也是七种,分别是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这两种教育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个时代欧洲也有自己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叫《雄辩术原理》。
走进现代,西方的科技文明引领了时代潮流。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也是如此。
到了近代教育也有了自己的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和法制化。)其中年德国开始了普及义务教育,是最早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