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孟子的公正思想在社会基本制度和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两个大的方面都有体现。在社会基本制度层面:建立在礼不平等基础上的,各得其分的社会分配公正思想。如何才能各得其分?其基本前提就是礼,即在礼的制度规定下实现社会各层各得其分。
由于礼的基础是封建等级制度,所以表面平等的分配暗含着阶级局限性。处于仁德教化之中和亲情伦理之中的儒家法律思想,具有自身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选贤与能的官吏选拔的公正思想,是具有合理性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公平,今天依然需要借鉴和继承。
儒家的公正品质是奠基于仁学之上的
在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公正思想方面:把公正作为评价道德品质高下的重要标准;儒家的公正品质是奠基于仁学之上的,把仁的思想作为儒家公正思想的基础,强调要养成包括公正在内的道德品质,并且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只有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才能做到公正,孟子认为这是治国、为人处世的明智之举。
孟子的各得其分的公正思想实际上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的,礼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亲亲尊尊,别贵贱,序尊卑,这些都是礼的作用之一,这就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所以,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的各得其分,也有其合法性和正当性。
这种社会分配机制,虽然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之上,但实际孕育的是公正—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孟子也曾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只有这样的社会分配机制,才能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任何一种社会类型都有阶级存在
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任何一种社会类型都有阶级存在,但是任何一种社会历史类型都有自己的公正问题,公正是最基本的社会秩序。徒善不足以为政,儒家虽然主张德治,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得不面对法律问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立法有等差,司法有特权,但仍然在执法和司法上要求平等,对于儒家的这一思想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在亲情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孟子贯彻了儒家的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思想,主张大义不灭亲,大亲不灭义。这一思想虽然将法律处在亲情伦理之下,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是最能彰显公正的思想了。
孟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就要善于选拔合适的人才并慎重任用,实行仁政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所在,要实行仁政,就必须选拔并任用在思想上接受并支持仁政,而且能够在行动上积极推行的人才,既不是任人唯亲,也不是任人唯财,而是任人唯贤。
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是诸侯争霸,以及兼并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取得霸主地位,对贤能之士都十分渴求。孟子认为对人才的任用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个国家不尊重人才,不能把贤能之士放在重要地位,就无法实现国家的富强。
孟子的主张
他主张:重视品德高尚的贤能之士,使他们担任一定的职位,强调: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把这些作为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必须具备的因素。
孟子之所以强调尊贤使能的重要性,第一,是因为尊贤使能是一国政治的根本,夏商周三国的灭亡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第二,只有实行仁政的国君,而没有贤能的大臣辅佐,也不可能很好的贯彻仁政,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执政之路的指导。
第三,尊贤使能所指的贤能者主要是士族阶层,他们一方面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能反应底层庶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双重性,这就是士人成为联系封建统治者和庶民的纽带,关系着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所以尊贤使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在当时可以被看作是治国的根本。
社会公正思想在尊贤使能方面的体现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孟子的尊贤使能的思想,还有另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独到见解:尊贤使能不仅是要尊重和重用贤能之士,还要使君主的辅佐者都具备贤能,这样才能够保证仁政的贯彻执行,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一思想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在孟子看来,社会公正思想在尊贤使能方面的体现,可以激励人尽其才,为国尽责。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尊贤能,孟子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不拘一格降人才,提出了不避贤,立贤无方的主张。
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孟子反对偏信偏听的选拔方式,也反对只听去少数人的意见的做法,他主张,还要听取士族阶层的意见,再综合这些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做出任用决定。
这一思想反映了,代表新生地主阶级利益的士族阶层,想要参与国家政治的强烈愿望,是尊贤使能的积极因素。其次还要做到尊重人才,礼贤下士,尊贤使能不仅要求在人才的选拔上要不拘一格,而且要求在人才的任用中要使他们的地位得到体现,是他们得以被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贤能之士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
再次孟子主张要真正做到尊贤使能,就要综合评价贤能之士的作为,能上能下,赏功罚过。对有能力显著,有突出贡献的贤能者,要根据其才能把他置于比较高的职位上,更好的发挥他的才能;对于有过错的士人,要根据其过错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也就是我们现在常提到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赏罚分明。
总结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赏罚的内容方面,孟子的主张也是非常全面的,即要对贤能之士的政绩做综合评价之后在进行赏罚,其中不仅有在政治上即职位上的赏罚,而且也涉及到经济方面包括土地等的赏罚。
尊贤使能是孟子关于人才选拔方面的社会公正思想,虽然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且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才选拔,也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内容来源:《孟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