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的统称,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四书五经”中的思想文化,基本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中。下面摘抄“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言10句,配上译文,供大家阅读欣赏。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善意的行为如果不持续积累,是不足以让人声名远扬;
所做的恶行如果不积累,也是无法达到毁灭自身的境地。
因此,你所知晓的善良之人,一定是做好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你所知晓的罪恶之人,必定也是做了很多罪恶之事。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易经》
贤明的君子,如果有卓越的才能,没有必要到处炫耀,将自身的才能尽情发挥。
应当遵从天命,等待时机,看准时机再将才能和技艺施展出来,这么做还怕得不到利益吗?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春秋》
脸颊支撑的骨头和支撑牙齿的牙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暴露出来,就会感觉到寒冷。
这就好比每个人身边的助力,助力包括父母亲人、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师长领导等。
如果助力一个个失去了,当有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形单影只去面对,这怎么能不感到无力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拉着你的手,决定与你白头偕老。
真诚的人,都会期待年轻时手牵手,一起到老的感情。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
流言蜚语,没有经过任何验证,那么绝对不能轻易相信;
智慧谋略,没有经过众人的讨论,也绝对不能轻易就采用。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玩弄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把别人当成物件一样,这样做会丧失德行,令人厌恶。
玩弄器物,被物件吸引,每日都把时间花在器物上,这样做会丧失自己的理想抱负,使人变得昏庸。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
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会知道怎么做一个好父亲;
知道怎么做一个好的下属,然后才会知道怎么做一个好的领导;
知道怎么为人处世,怎么侍奉他人,然后才知道怎么使唤他人。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
拥有感同身受的特质,对于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极其重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我每天都会再三自我反省:为别人谋划办事,有没有竭尽所能?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认真地复习?
孔子传授的这三个方面,如果真的能长期做到,还愁没有好的前程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贤明的君子,为人处世的时候,讲究的是道义;
虚伪的小人,为人处世的时候,讲究的是利益。
道义和利益本身是不冲突的,只是君子在面对道义和利益的时候,先讲道义再讲利益,而小人是利益至上,无所不为的。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脑力劳动的人,统治别人;
体力劳动的人,被人统治;
被人统治的人,养活别人;
统治别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是天下共通的原则啊。
“四书五经”是我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科举取士必读的书目,对“四书五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
儿童“四书五经”启蒙,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彩图注音,还能扫码听书。
传承经典,就在“每日学文化”,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