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资源 >> 正文 >> 正文

那些年那些事之春耕

来源:劳力 时间:2022/5/30

清明已过数日,按照节气,父母又要在几亩薄田起早贪黑,播洒汗水、埋种希望了。

在外多年,少有机会回家春耕,只能在电话里嘱咐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比从前,一年到头,打了些许粮食,也落下一身伤病,偏远贫瘠的地还是不种了吧。父母总是敷衍,说庄稼人哪能撂荒呢,还叫我别太惦念,回不去他们都理解,但言语间又总是不经意提到人家回去帮忙的孩子,满是羡慕。

家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田少地薄,多在山上,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种些高粱玉米谷子杂粮,赶上好年头,收成也算可观。不过耕种至今未能现代化,毕竟羊肠山路跑不了拖拉机,所以现在还是依靠人力,而且多是老年劳力。

二十多年前,进城务工的观念不强,机会不多,中年人还一门心思种地。春耕时节,山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随处可见耕种的乡亲。一支完整的春耕队伍至少需要五个人和一头牲口,一人牵着拉犁的牲口,一人扶犁开沟起垄,一人在垄顶勾出坑槽,一人在坑槽里播种,一人在播种后施肥封垄,一人在封垄后踩实垄台。

其中,有经验的人扶犁,让铧入土深些,还要避开土里的石块;有力气的人勾槽,长时间弯腰用镐,还能跟上犁地;手头准的人播种,播撒种子数量位置无偏差;手脚协调的人施肥封垄,一手拎肥一手撒肥,两脚轮番盖土培垄台;眼明腿快的人牵牲口,保证垄的走向紧随田地形状,每条垄来回两趟脚不软;性格稳重的人踩实垄台,不急不躁完成最后一道重要工序。

那时多数人家凑不出完整的耕地队伍,所以亲戚邻里互帮互助。学校也放春耕假,老师学生可以安心种地,我也有机会加入队伍,轮流在自家和亲戚田里耕种,干的最多的就是施肥封垄。每天早上五点开干,晚上六七点收工,午饭后休息一小时,紧锣密鼓,不误农时。那时的我,从个把星期春耕中收获的不是腰酸腿疼,却是莫大的幸福感。

这幸福感一半来自伙食的改善,谁家日子再苦这时也会准备一桌可口饭菜,犒劳耕地凯旋的劳力,饭菜随便吃,饮料随便喝,酒也可以尝两口,不影响干活就行。这幸福感另一半来自地位的提升,平时家长把你当小毛孩,哪有陪客人吃饭的资格,但参与春耕就不一样了,也能和客人一起上桌平起平坐了。

图片作者:天气远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