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1台农用无人机出现在年的日本,经过将近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无人机飞防最为成熟的国家。因为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加之农户的平均耕地拥有量和种植规模均较小,所以日本的作物施药方式主要还是小型机动喷雾和直升飞机航空喷雾。最近几年,轻型超低空的农用无人机凭其在作业效率、单位面积需药量和农药聚附等方面的优势,在日本迅速地发展了起来。目前,日本有近多架的农用无人机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飞手的数量达多人,农林航空作业面积占总耕地面积54%。日本的航空植保操作规范完善,且专用航空药剂多,仅无人机水稻施药专用登记农药就有种,成为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喷药第一大国。
美国年开始研制专门用于农业的农用飞机。
据统计,美国农业航空对农业的直接贡献率为15%以上,水稻施药作业%采用航空作业方式。
此前,美国因农业劳动人工成本太高一度放弃国内的水稻种植,大米全部依靠进口;
使用农用航空作业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一跃而成为了全球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
除此之外,俄罗斯、加拿大及韩国等国的农用无人机发展也较为迅速,技术体系也较为完善。
我国对无人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后期投入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
前期的无人机研究主要涉及军事领域,研制经费以国家投入为主。
年5月22日,一架C-46型飞机连续2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揭开了我国农业航空发展的历史篇章。
截至年底,我国已有多台农用无人机投入农业生产,飞控手的人数已超过人,相关产业的生产企业有多家,加之农用无人机的各种作业优势,我国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前景很好。
来源:网络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