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西红柿妈妈
按理讲,谁有病谁吃药。可惜,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庭却是爸妈得了病,非要让孩子“吃药”治疗。结果,导致病入膏肓,孩子和家长都要买单。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为了玩笑取乐,而是以最直接的方式,直戳到家庭教育的痛点,希望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有这些痛点:
一、“过度期盼”是种病
例子:小华8岁了,可她每天放学后的时间,都被妈妈安排得满满的,直到深夜12点才能睡觉。
小华感觉很累,妈妈却说“都是为你好,你成才有出息,妈妈才安心。”
爸妈盼着孩子成才,这本没错。但是,最怕爸妈把孩子成才这件事看得异常重要,每天都要求孩子必须认真学习,不允许孩子有自我空间。
甚至,除了要孩子报艺术班外,还强迫孩子学一些不爱学的课程,如奥数等,导致孩子越来越厌恶学习,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爸妈的过度期盼,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适得其反,害了孩子。
二、“啥事都管”也是种病
例子:晓义很苦恼,只要自己在家里,爸妈的眼神就离不开自己!不是爸爸看着他,就是妈妈管着他。只要他待在家里,耳边肯定少不了唠叨声。
比如,“你别看电视了,快点去休息睡觉吧!”
“你学语文没用,多做几道数学题吧!”
晓义说,自己能够了解爸妈的苦心,但爸妈的过度看管,让他觉得透不过气来,感觉家里比学校都严格,一点自由都没有。现在,他根本就不想回家了,每天都很煎熬。
爱孩子,想多看管孩子,这本没错。但过度看管,恨不得24小时的眼神不离开孩子,这可能导致一些大一点的小孩子有逆反心理,觉得爸妈“太闲了”。
所以说,家长确实该适度的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允许孩子犯点小错误,让其在失败中一点点进步成长。
当然,面对低龄小孩确实该“严防死守”,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这个另当别论。
三、富养孩子是种病
有的家庭条件很好,爸妈也不拿钱当回事,他们认为赚钱就是给孩子花的,孩子就该富养。不然,自己辛苦赚钱,劳心劳力,又为了什么呢?
正是爸妈有这样的心理,导致有些小孩子娇惯到不行,唯利是图,唯金钱马首是瞻。
爸妈身上的这种病,若是传染给孩子,孩子的未来堪忧,很可能会因为花钱过度不节俭,变成穷光蛋,失去真正的幸福感。
四、棍棒教育是种病
例子:儿子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晚归了十分钟。邵先生很生气,又一次动手打儿子了。儿子在班里做值日,根本不该被责打,他觉得委屈极了,一气之下,就拿着案边的水果刀,使劲儿划伤了自己。还好,送医及时,没有大碍。
邵先生后悔极了,但他从小就在爸妈的棍棒下长大,一直不认为家长打孩子是种错误。邵先生结婚生子后,把这种教育模式沿袭下来,用棍棒教育要求子女,才导致了这种恶果的发生。
有的家长把武力当特权,孩子稍有不称心意的地方,家长就想着用特权来解决问题,这样简单又粗暴,省了沟通的时间和力气。可惜,天长日久,孩子会委屈,会麻木,会逆反,还可能会恨上家长。
家长“得病”,孩子买单,最终孩子和家长都成了牺牲品。可见,以上的家庭教育问题,若是不被“扶正”,病态地持续下去,终究害人不浅。
身为爸妈,到底该用怎么样的态度,教育孩子呢?
①理性看待每件事,做称职的爸妈
身为爸妈,尽责的同时,必须称职。一个称职的爸妈,可以理性的看待孩子的未来,不过度的期盼孩子成才,不“啥事都管”,能够尽家长的力量去教育孩子,又不给孩子过度的压力。
比如说,不强迫孩子熬夜学习,不逼迫孩子多报名才艺班等。
家长既能够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又能够让孩子学得不错。同时,还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拥有自由感,活得愉快又幸福。
②不溺爱孩子,也不棍棒教育
教育孩子时,正常的爸妈从不会溺爱孩子,即使情出内心,也会克制自己,不宠着惯着孩子。比如说,不给孩子过多的金钱等。
当然,正常的爸妈若非很生气,也很少会用棍棒教育子女。毕竟,这种肌肤之痛,精神之苦,正常的爸妈不忍心让孩子承受。正常的爸妈会努力争取,用平和的方式处理问题,不忽视孩子的心灵需求,满足孩子对陪伴的渴求等。
总之,真心的希望家长都“健康”,让家庭教育的病早点好!
作者寄语:
如果你愿意跟西红柿妈妈聊聊育儿问题,可以点左上角头像私信我四个字,我将带你与万千幸福家庭共同成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