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劳力 >> 劳力市场 >> 正文 >> 正文

判断高效课堂,主要看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

来源:劳力 时间:2023/5/25
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156206.html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95388.html

高效课堂是每个学校的追求,但是,能实现得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了受学校师资力量、历史传统、教师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不能从教师的教上去衡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学。无论教师讲了多少,进度多快,方式如何多样化,学生没听懂、没学会,这节课也不能称为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课堂。因而,在高效课堂的评价上,我们需要观察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但是,也仅仅看教学方法能否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是否是高效课堂,最后还是要由学生学习效果来决定。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式,可能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是一节高效课堂,但是,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就是一节低效课堂。高效课堂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从学生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因此,高效课堂一定是“因材施教”的课堂。

一、高效指的是效益,不是效率

这里实际上是教学上量和质的问题。高效课堂绝对不是讲得多、讲得快,单纯从效率上去衡量的,而是看教学的质量,也就是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其中,学生学得如何是决定性的。

二、满堂灌永远也不可能是高效课堂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因此看来,满堂灌,忽略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是很难达到高效课堂。只能采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如讨论、练习、讲解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益。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课堂,被动学习只能是一时的高效,对教师来说,会逐渐陷入劳心劳力的境界,对学校来说,会逐渐走入下坡路,对于学生来说,失去发展活力,有害无益。能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判断课堂是否高效的最重要标准。

三、高考课堂衡量跨度不是一节课

对于校外公开课和教学交流,高效课堂的衡量跨度是一节课,主要研究一节课是否高效。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高效课堂不能只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一个阶段去看学生的发展变化。这一个阶段是一个学期和一个学年,主要看学生知识掌握、实际运用、习惯养成、思维提升等方面。也就是每一节高效课堂要连成一条线,形成综合效益,要由量变逐渐形成学生发展的质变,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高效是全面的高效

高效课堂也不能只看学生学业发展情况,而是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看待。高效不仅是学习的高效,也是学生成长的高效。高效也不是某几个学生的高效,而是全体学生的高效。每个学生受基础和能力的影响,可能学会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有很大差别,但是相比过去,每个学生都有很大进步,这样的课堂也就是高效课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51.html